一名退役军人的“红豆杉之恋”
走近位于大幕乡桃花尖菖蒲塘的红豆杉种植基地,一个朴实阳光的年轻人与红豆杉结下了不解之缘。2001年从部队退伍,在沿海一带打拼后,难以舍弃终究回到家乡桃花尖投身建设。在这片隐匿山林中,有着一位退役军人和他的“红豆杉之恋”。
阮明舒,中共党员,退伍军人,1979年4月出生在大幕乡桃花尖村,1996年应征入伍在西藏服役,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和刚毅。退伍后,他投身家乡建设,全身心投入红豆杉人工育苗大面积种植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大幕乡红豆杉种植产业蓬勃发展,不少贫困户顺利脱贫,他也被称赞为红豆杉种植带头人。
退伍不失本色 创业奋斗不忘回报家乡
阮明舒退伍后曾到深圳等地打工。2005年底,阮明舒偶然得知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国际上公认的防癌抗癌药剂制造原料,在全中国只有少数地方还有红豆杉存活,而自己的家乡——大幕乡却有多株几百甚至上千年树龄的红豆杉,可见大幕乡气候条件、地质环境比较适合红豆杉生长。家乡的大片荒山得不到开发,于是,阮明舒萌发了回乡创业种植红豆杉的想法。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毅然辞掉了工作,踏上了回乡“寻梦之旅”。
说干就干,是军人本色。2006年,他承包了村里500亩荒山,经过没日没夜的勤劳苦干,一年时间就开垦出了近300亩荒山,并全部栽上了泡桐、楠竹、桂花等苗木。为了提高综合效益,他还在山上放养了100多只南江黄羊,20多只肉牛,养了3头母猪和60多只肥猪,放养了近1000只土鸡。探索出了山上种饲料养畜禽,畜禽粪作有机肥,实行种养一体化的荒山综合开发模式。
2007年他又到湖南等地学艺,解决了红豆杉(世界珍稀物种,并极具药用价值)扦插成活率低的难题,目前已在山上繁育了10亩红豆杉苗木,成活率达70%以上。计划三年内移栽面积达1000亩,使红豆杉成为大幕的名牌。
退伍不褪志向 为乡亲共同富裕出心出力
作为老兵,他觉得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义不容辞。艰苦创业之后,阮明舒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责任感,深刻意识到要想带动家乡人民致富,一己之力过于微薄,必须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围群众一起来种植。通过向群众宣传讲解红豆杉种植的前景及带领群众到红豆杉种植基地实地参观,不少群众加入到红豆杉种植中来。
目前,大幕乡已成立两家红豆杉专业合作社,苗床已达150多亩,苗330万余株,种植面积达300余亩,社员130人。涌现出了一批如梁振华、阮开鹏、阮国清、薛焕生等红豆杉种植大户。阮明舒帮助更多人实现了致富梦,红豆杉种植产业也成为了大幕乡产业脱贫的“独家秘方”。如今红豆杉已在大幕乡生根结果,成为大幕乡特有的种植产业,为贫困户们指明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阮明舒正是这个产业的带头人,也是这条路的引路人,更是脱贫致富梦的追梦人。
用军人担当意识 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于细微处,见不凡。阮明舒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处处都想着为贫困群众解决困难。沈老六,大幕乡桃花尖村人,56岁,孤身一人,体质差,无法干重活。因本性老实,又未曾读书识字,在广东漂泊多年,一度与老家失去联系。2011年被寻回后,阮明舒主动邀请其在基地守山守树,待其如家人,承担其衣食住行费用,每年工资2万有余。其他几户如阮木林,阮丙财,阮秋来等,都因大病、缺少劳动力、子女求学等原因致使家庭贫困,阮明舒特别聘请他们到基地务工,于2016年带动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阮明舒同志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各级的肯定。2006年度被大幕乡政府评为“林特开发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户、全区农业专业示范大户,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全乡种养示范户、2009年度被区政府评为劳动模范。多次被《香城都市报》、《咸宁日报》、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湖北经视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为返乡创业农民工优秀代表进行采访报道。
没有半点现下年轻人的浮躁,除了打理他的红豆杉,就是一个人静静在他的“日月舍予”斋煮泉品茶,或书或画,清静恬淡。阮明舒,怀着一名退役军人的担当本色,投身家乡建设、带动乡亲致富脱贫,用真心和热爱耕耘红豆杉基地,演绎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