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人民政府
热门搜索: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办事处、场,区政府各部门,咸安经济开发区,咸宁鄂南大竹海生态风景区,咸安商贸物流区,华彬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咸安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咸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826

(此件公开发布)


咸安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21〕64号)的要求,全面部署“十四五”期间咸安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加快建设科技强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5年,全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6%,全科普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层科普能力显著提升,科普教育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科普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能显著增强,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全民科学素质对促进科技创新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夯实和显现。

二、实施科学素质提升五项行动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夯实青少年人才基础。

1.深入开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坚持立德树人,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育人全链条、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科学家的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全面推进各阶段科学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落实科学素质教育。大力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加大趣味科学课程的开发和共享。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推进科学基础课程和科学素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储备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3.加强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全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大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中小学科学课教师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培养、调配和激励机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科学教师线上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训到基层”活动。

4.广泛开展各类科学教育活动。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和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鼓励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生理卫生、自我保护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等科学教育活动。开展课外科普教育与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开展推行“科普+研学”新型教育模式。开展好科学营、青少年科技节、人工智能科普、“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等科普教育活动以及青少年科技科普竞赛比赛活动。

5.强化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需求,大力加强校园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科学教育平台,提升科普教育质量。推进中小学校实验室、科普教室、科普网等校园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科技馆、科学工作室、信息化设施等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建设均衡发展。

(二)开展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增强农民文明生活理念,提升农民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推动乡村振兴

1.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科技助推乡村振兴,实施高素质农民培养计划,进一步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业科技人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推动科学普及,培育文明乡风,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建设和完善科技志愿服务机制,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各类科普基地,积极开展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统筹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文化进万家、健康中国咸安行、巾帼健康大讲堂、安全生产月、全民健身等活动。

3.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科技专家志愿服务队,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在乡镇实施“擦亮小城镇”的过程中,利用配套完善的公服设施,提升小城镇生活质量,支持特色产业科普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产业+科普”模式,实现科普教育和产业发展联动双赢。

4.加强农村科普设施建设。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加强农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农村科普宣传阵地,让农民更加便捷获取科学知识。在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科普阅览室、科普报告厅、科普e站、科普宣传栏,在有条件的镇村建设科普广场,设置科普大屏,拓展科普宣传阵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三)开展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弘扬工匠精神,培育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建强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城镇劳动者队伍。

1.增强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扎实推进城镇劳动者科学教育,实现到2025年全城镇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全国相应群体总体水平。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活动,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2.加强队伍和阵地建设。大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立、镇村(社区)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做实对镇村、社区的科技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完善村(社区)科普设施。建立社区科普信息化平台,实现城镇居民全覆盖。

3.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和科普教育活动。加强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健康科普大赛、巾帼家政服务业技能大赛及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开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等,完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平台,大力推行“技能+学历”在岗人员学习新模式。引导企业建立科协组织,广泛开展企业职工科普教育,提高职工职业技能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面向社会提供科普服务。

(四)开展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培育老年人健康文明理念,增强老年人适应现代社会能力,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1.开展智慧助老服务。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针对性开展科普服务。加强家庭、社区、社会协同,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老年科技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共享社会便利,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2.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着力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导老年人学习掌握科学合理用药、安全自救、健康养生等科学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专业技能传授、科技开发应用和咨询服务等活动,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老年大学建设,开设特色实用科普教育课程,丰富老年人的科普知识。开展“小手拉大手”家庭科普教育,动员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把科学知识带回家庭,对老年人进行科普宣传,促进平安家庭、和谐家庭建设。

(五)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树立科学执政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增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

1.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纳入党政机关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并推动实施。将科普教育纳入党校教学课程,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系统培训。积极运用学习强国、湖北省干部在线学习中心、荆楚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在公务员录用及考核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党政机关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务的落实。

2.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活动。举办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坛、科普进机关、进党校等活动,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思想意识,提升政治能力。

三、重点推进五项科普工程

(一)推进科普基础建设工程

1.加强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将以特色科技馆为主阵地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区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基地的创建,完善建设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完善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基层科普阵地功能,发挥科普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2.加强科普公共设施建设。将科普设施和科普内容作为法定内容纳入或植入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开放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推动将科普设施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活动中心等建设内容。推动青少年宫、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文化礼堂、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促进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商场、影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以市场化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将科普融入公共设施建设中,根据现有的公园、湿地、小镇、广场,结合创文和自然资源公园,综合实施科普设施工程。

(二)推进科普信息化工程

1.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推进科普传播方式,加强科普资源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2.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推进科普信息化传播,推动信息技术在科普中广泛应用。大力推行科普网、科普频道、科普廊道、科普大屏、科普快车、科普e站等,实现科普传播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打造“天天科普”平台,发挥电视台、电台、报纸、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优势,开办各类科普栏目,科普专刊,传播科普资源,形成融媒体传播合力,实现城乡科普资源配置。

3.建设“科普咸安”平台。打造科普咸安网络传播平台,构建、市、三级网络贯通、资源共享的科普信息化系统。科普平台,打造特色科普栏目同步优化和推广。积极推动科普中国”“科普湖北”“科普咸宁”“科普咸安落地应用,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拓展科普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推进应急科普工程

1.建立健全常规科普和应急科普的协同机制。整合资源建立常态化应急科普专家库和科普资源信息库,扎实做好应急科普基础建设,着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各级政府建立应急科普部门协同机制,坚持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相统一,纳入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

2.提升基层应急科普工作能力。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利用防灾减灾日、气象日、消防日、安全生产月等开展知识宣传、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3.建设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适应突发事件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需求,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智库专家、媒体紧密联系互动,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准确发出权威声音,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消除公众疑虑,维护社会稳定。

(四)推进科普资源工程

1.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机制。鼓励区内承担省、市、区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单位和人员,结合所完成的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在科技奖项评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标,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将科普工作纳入相关科技创新基地考核,引导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积极发挥科技团队和科技工作者的引领作用,推动技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

2.推动科技成果科普化。充分发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教资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将科技场馆、实验室等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科学研究过程的宣传,鼓励通过开发优秀科普作品助力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推动产生一批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原创科普精品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能力。

3.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工程。整合湖北科技学院、咸宁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资源,深入实施农村人才培育,开展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积极承接“乡村规划师”“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桂乡农匠”等省、市人才项目,扎实开展“院士专家咸安行”“农村电商人才孵育工程”“科技特派员”等人才项目,引进培育一批农业专业人才。

(五)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打造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品牌,加强乡村科普信息指导员队伍建设,提升科普传播能力。

2.推进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活动,提升区域科普综合实力,在城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巾帼大讲堂、科学大讲堂、科普公开课、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防灾减灾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双创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全民健身活动月等,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

3.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企业设立科协组织,加大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力度。汇聚社会力量,建立科普专家库。实施科技创新、科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科普人员的培训,提升从事基层科普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基层科普员,发挥“三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的优势和作用,增强基层科普能力。建立科普辅导员制度,利用科普专项经费向社会力量购买科普辅导服务。

4.扩大产业工人队伍。大力弘扬“香城工匠”和“咸安工匠”精神,提升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技术交流、技术协作和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创新等活动。开展产业工人劳动竞赛活动,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四、抓好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好工作报告、情况通报和督查检查等制度。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有分管领导、有专班负责、有规划计划、有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到本单位、本部门“十四五”规划一体推进。区科协履行全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牵头部门的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和服务,会同成员单位和各地共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二)建立保障机制。

完善保障和奖励机制。加大经费保障投入力度,按照相关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协调社会力量,强化科普资源、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开展评定工作,将科普人才列入各级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建立完善科普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强化项目科学管理。

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广泛凝聚社会科普力量,调动全社会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健全科普工作者的考核评价体系,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给予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待遇,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工作。完善和优化科普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增强基层科普组织力和服务能力。落实表彰奖励机制,政府每年表彰全区先进工作者的同时将科普先进工作者纳入其中

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各成员单位的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区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定期对成员单位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通报相关情况。

附件:咸安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重点责

任分工表

附件

咸安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

实施方案重点任务责任分工表

重点任务

主要措施

责任单位

1.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区教育局)

深入开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

坚持立德树人,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育人全链条、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

区科协、区教育局

全面推进各阶段科学教育。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

区教育局、区科经局、团区委

加强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全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业务水平,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科学教师线上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训到基层”活动。

区教育局、区科经局、区科协

广泛开展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和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鼓励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和生理卫生、自我保护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人工智能科普、“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等科普教育活动以及青少年科技科普竞赛比赛活动。

区教育局、区文旅局、团区委、区卫健局、区科协

强化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于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需求,推进中小学校实验室、科普教室、科普网等校园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区财政局、区科协、区教育局

2.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科技助推乡村振兴,实施高素质农民培养计划,进一步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业科技人才。

区农业农村局、区科经局、区妇联、各乡镇办场

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引导农民树立相信科学、推动科学普及、培育文明乡风,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统筹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文化进万家、健康中国咸宁行、巾帼健康大讲堂、安全生产月、全民健身等活动。

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民宗局、区卫健局、区妇联、区应急管理局、各乡镇办场

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

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支持特色产业科普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产业+科普”模式,实现科普教育和产业发展联动双赢。

区科经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科协、各乡镇办场

加强农村科普设施建设。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在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科普阅览室、科普报告厅、科普e站、科普宣传栏,在有条件的镇村建设科普广场,设置科普大屏,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

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区科协、各乡镇办场

3.开展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区总工会、区人社局)

增强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扎实推进城镇劳动者科学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活动。

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区妇联

加强队伍和阵地建设。

大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立区、镇、村(社区)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做实对镇村、社区的科技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完善村(社区)科普设施。建立社区科普信息化平台。

区科协、各乡镇办场

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和科普教育活动。

加强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健康科普大赛、巾帼家政服务业技能大赛及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完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平台,大力推行“技能+学历”在岗人员学习新模式。

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区卫健局、区妇联

4.开展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区卫健局)

开展智慧助老服务。

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老年科技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

区委组织部、区卫健局、区科协、各乡镇办场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

引导老年人学习掌握科学合理用药、安全自救、健康养生等科学知识。

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办场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专业技能传授、科技开发应用和咨询服务等活动,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老年大学建设,开设特色实用科普教育课程,丰富老年人的科普知识。

区委组织部、区科协、各乡镇办场

5.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

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纳入党政机关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并推动实施。将科普教育纳入党校教学课程,在公务员录用及考核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党政机关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

6.科普设施工程(牵头单位:区科协、区发改局、区科经局)

加强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

将以特色科技馆为主阵地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区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基地的创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完善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

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科协

加强科普公共设施建设。

将科普设施和科普内容作为法定内容纳入或植入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科普公园、科普湿地、科普小镇、科普广场。

区科协、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文旅局

7.科普信息化工程(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

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

推进科普传播方式,加强科普资源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区科协

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

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推动信息技术在科普中广泛应用。大力推行科普网、科普频道、科普廊道、科普大屏、科普快车、科普e站等。

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区融媒体中心、区科协

建设“科普咸安”平台。

打造科普咸安网络传播平台,构建省、市、区三级网络贯通、资源共享的科普信息化系统。打造特色科普栏目,同步优化和推广。

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区科协

8.应急科普工程(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

建立健全常规科普和应急科普的协同机制。

整合资源建立常态化应急科普专家库和科普资源信息库,扎实做好应急科普基础建设,着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

区应急管理局、区科协、区卫健局

提升基层应急科普工作能力。

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利用防灾减灾日、气象日、消防日、安全生产月等开展知识宣传、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区应急管理局区卫健局、区融媒体中心、区文旅局

建设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适应突发事件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需求,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准确发出权威声音,消除公众疑虑,维护社会稳定。

区委宣传部、区应急管理局、区文旅局

9.推进科普资源工程(牵头单位:区科经局)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机制。

推动在科技奖项评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标,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将科普工作纳入相关科技创新基地考核,引导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

区委宣传部、区科协、区文旅局、区科经局

推动科技成果科普化。

充分发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教资源,开发优秀科普作品助力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推动产生一批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原创科普精品。

区教育局、区科经局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工程。

深入实施农村人才培育,开展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积极承接”“乡村规划师”“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桂乡农匠”等省、市人才项目,引进培育一批农业专业人才。

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区卫健局

10.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牵头单位:区科协、区科经局)

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

构建区域组织落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打造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品牌。

区科经局、区科协、区市场监管局、区文旅局、区各成员单位

推进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

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活动,提升区域科普综合实力,在城乡开展各种科普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

区科经局、区科协、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各成员单位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实施科技创新、科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三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的优势和作用,增强基层科普能力。

区科协、区科经局

扩大产业工人队伍。

大力弘扬“香城工匠”和“咸安工匠”精神,提升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区科经局、区科协、区总工会、区妇联

11.加强组织领导

  

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有分管领导、有专班负责、有规划计划、有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到本单位、本部门“十四五”规划一体推进。

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12.建立保障经费投入和落实奖励机制

完善保障和奖励机制。

加大经费保障投入力度,按照相关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协调社会力量,强化科普资源、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开展评定工作,将科普人才列入各级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建立完善科普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强化项目科学管理。

区财政局、区科协、各乡镇办场

  

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

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健全科普工作者的考核评价体系,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给予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待遇。区政府每年表彰全区先进时将科普先进工作者纳入其中。

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区科经局、区科协

  

建立完善考核机制。

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各成员单位的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区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定期对成员单位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通报相关情况。

区统计局、区科协

  

  

  

  

  

  

  

  

  

  




附件:
新闻资讯一网打尽,政务服务尽在手中。
云上咸安
咸安发布
  • 欢迎下载“云上咸安”APP、关注咸安政府网官方微信“咸安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云上咸安”二维码下载APP。
  • ②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或搜索“咸安发布”、“xianancn”关注微信公众号。
【 打印 】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