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初步核算,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52亿元(含市直),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4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68.70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242.34亿元,增长7.8%。从构成来看,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22年的9.56:39.12:51.32调整为2023年的9.37:37.20:53.44,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高。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2023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6.49亿元,同比增长4.2%。种植业有增有减。全年粮食总产22.83万吨,同比增长1.7%;油料总产42998.70吨,同比下降28%;蔬菜与食用菌总产32.51万吨,与上年持平。牧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生猪出栏49.08万头,同比增长3.2%;家禽出笼2317.29万只,同比增长2.1%;禽蛋产量1.62万吨,同比增长3.1%。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52463吨,同比增长4.5%。林业生产形势平稳。全年苗木产量760万株;楠竹砍伐量700万根。农业生产条件普遍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9.82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21870.62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75.22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略有回落。2023年全区181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40.35亿元,同比下降1.1%,增加值增长0.9%。四大传统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4.39亿元,同比下降5.5%,其中:机电制造完成45.92亿元,增长3.3%;苎麻纺织完成23.19亿元,下降15.4%;现代森工完成19.88亿元,下降15.8%;橡胶化工完成25.4亿元,下降0.6%。三大新兴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97亿元,同比下降5.3%,其中:汽车制造完成20.22亿元,下降14.2%;生物医药完成12.39亿元,增长15.4%;电子信息完成3.36亿元,下降8.6%。工业产销率有所下降。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31.82亿元,同比下降0.9%;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略有增长。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47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11.30亿元,下降5.5%;利税总额15.28亿元,下降1.8%。总资产贡献率9.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2.3%,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4.2%,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4.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4.59亿元,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下降5.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0.5%,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6%。本年施工项目24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58个。商品房销售面积5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8%;商品房销售额269302万元,同比下降35.5%。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2022年全区新签约项目117个,协议投资额35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7个;新签约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56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
五、交通、邮电和通信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稳步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1.95亿元,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6%。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5556.28万人,同比增长327.2%;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01870.54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63.1%。
邮政电信发展稳定。全年完成业务总量20623.34万元,同比下降21.7%。全区报纸发行量953万份,杂志发行30万份;固定电话户数22057户,同比下降57.6%;移动电话户数503794户,同比下降23.6%;多媒体户数200426户,同比下降31.7%。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社会消费品市场逐步恢复。202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6.16亿元,增长7.8%;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01亿元,增长8.3%。按行业分,批发业销售额30.27亿元,增长8.5%;零售业销售额156.76亿元,增长5.2%;住宿业营业额11.55亿元,增长28.0%;餐饮业营业额20.59亿元,增长19.0%。年末限额以上批零住宿餐饮单位共177家(其中限上法人114家,限上大个体63家),实现零售额64.07亿元,同比增长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2%。
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2%,比上年上涨0.2个百分点。八大类“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指数、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上升0.7、1.8、1.1、1.8、2.7个百分点,居住类、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分别下降0.8、1.7、0.7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为97.4%。
七、财政和金融
财税收入持续改善。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15621万元,同比增长19.5%。其中税务部门完成162403万元,同比增长7.0%,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5.3%,比上年下降8.8个百分点;财政部门完成53218万元,同比增长85.4%。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4924万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税收收入97620万元,同比增长9.8%,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3.0%。财政支出达到591167万元,同比下降2.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24887万元,同比增长8.8%;政府性基金支出130766万元,同比下降21.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5514万元,同比下降30.2%。
金融事业继续增强。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805.69亿元,比年初增加62.38亿元,同比增长8.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679.43亿元,比年初增加70.59亿元,同比增长11.6%。
八、科技、教育和卫生
科技创新卓有成效。2023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7家,总数达到13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7%。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科技创新优秀单位;创新型县(市、区)以全省第2名的成绩顺利通过验收;被省科技厅表彰为2023年科技特派员工作组织实施先进单位。不断突破零记录。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获批省级新型产业示范基地;真奥、欧朗、敏能、华宁防腐获批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华宁防腐获批省级绿色工厂,同步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三六重工获批省级揭榜挂帅项目;湖北省咸宁功能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申报省级功能食品产业研究院;香城文创空间成功申报省级孵化器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真奥药业获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稳健。2022年全区学校总数91个,其中普通中学36个,小学54个,特殊学校1个。在校学生总数达111299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9097人,小学在校学生62049人,特殊学校在校学生15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8.5%。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持续发展。2022年末全区医疗卫生机构337家(含市直、民营),卫生机构床位数6309张;卫生工作人员8175人,卫生技术人员687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379人,注册护士3290人,卫生防疫人员184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5个,提档升级22个村卫生室,130个村卫生室“五室一房”基本达标。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年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全区已达8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全区已达26个)。“健康咸安”建设成效显著。全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0.25万份,常住居民电子档案建档率99.08%。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儿童、产妇、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均达标。
九、文化、体育和旅游
文旅事业稳步推进。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约1044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演出105场次,送戏下乡 31 余场次。全区图书馆图书总馆藏总计48.16万册,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4万册。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称号,获得“咸宁市国家安全教育示范点”“湖北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山歌《灯哪灯》入选2023年中国原生民歌节鹰潭龙虎山会场展演,活动相继在咸宁新闻网、新华社、中国日报网、央广网等推送报道,总浏览量达211.3646万人次。桂花美景被“央视新闻”全网推介,萝卜公社——刘家桥——桂花源风景区“桂子闻香丰收之旅”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秋季精品线路;马桥油菜花海入选“2023湖北最美油菜花海”;大幕乡万亩野樱入选2023湖北20个“宝藏赏花地”。太乙村通过湖北旅游名村评定;梓山湖山里民宿通过2023年全国乙级旅游民宿初评,荣获借宿黑松露奖;元气森林工业旅游景区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评定。
全民健身运动稳步兴起。圆满承办了中国老年体协主办的老健会闭幕式、全国老年人围棋比赛,接待了600余名国家、省市离退休干部。先后组织开展了咸安区第二届社区运动会、“贺胜杯”篮球联赛,区“五一”围棋杯比赛、全区象棋会员赛、咸安区“黄鹤楼杯”长跑比赛、咸安区“黄鹤楼杯”足球比赛、咸安区美丽乡镇篮球赛、咸安区第十五届职工乒乓球比赛等内容丰富、效果突出的系列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联合区卫健局开展了咸安区全民健身暨健康生活方式日活动,吸引了全区健身操爱好者1000余人。
十、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持续增色。完成人工造林绿化0.95万亩,完成退化林修复4.8万亩,新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乡村3个,森林覆盖率达41.53%。全区污水收集管网普及率达到94.3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9.2%。完成11个(斧头湖6个、西凉湖5个)重点流域排污口整治销号工作。完成双溪桥镇高铺村、大幕乡井头村、马桥镇钱庄村、贺胜桥镇万秀村、横沟桥镇杨畈村、官埠桥镇泉湖村7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任务。完成官埠桥镇渡船村围垸沟、官埠桥镇湖场村围垸沟、横沟桥镇凉亭垴村魏家塘堰3条黑臭水体年度治理任务。投入资金1.35亿元,实施斧头湖生态修复类项目5个,其中咸安区斧头湖窑咀湾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碧水入湖)、向阳湖围垸沟渠生态修复工程、斧头湖北洪港河子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咸安区斧头湖流域三八河支流王家寨湖至章家湖段生态修复及配套工程目前均已竣工验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6%,地表水优良率90.3%、达标率96.8%,1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2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十一、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全区“养老、工伤、失业”三险累计参保325501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67323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缴费1778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80503人,失业保险参保28798人,工伤保险参保31089人。全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92670人,发放养老保险待遇12.2771亿元,其中: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7180人,发放待遇4.6734亿元;享受企业养老待遇24539人,发放待遇6.2567亿元;享受城乡居民养老待遇60951人,发放待遇1.347亿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319人,领取人次674人次,待遇支出1012万元。领取失业保险金4451人次,发放失业金658.73万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5%,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6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07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706人,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20070人。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所,床位15949张。保障标准提高。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城乡集中特困供养(全自理、半自理、全失能)、城市分散供养、农村分散供养、散居孤儿养育、集中孤儿养育、分别提高为720元/人/月、649元/人/月、1440元/人/月(全自理)、1540元/人/月(半自理)、2740元/人/月(全失能)、1440元/人/月、1147元/人/月、1500元/人/月、2400元/人/月,各类保障标准均高于国家扶贫标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总人口632420人,比年初增加250人。全年出生人口4374人,出生率为6.92‰;死亡人口2817人,死亡率为4.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2023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0元,比上年增加2494元,增长5.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93元,比上年增加1795元,增长8.2%。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