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人民政府
热门搜索:

——2014年2月17日在咸安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 长 李文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沉着应对,克难攻坚,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初步测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亿元,增长11.8%;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6亿元,增长26.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34亿元,增长13.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46亿元,增长30.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52亿元,增长14.1%;完成外贸出口612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79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1.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83元;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全省“三万”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成功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和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区,温泉、浮山双双进入全省百强乡镇。
  

  工业经济逆势奋进。制定和落实扶持工业发展、园区建设、科技创新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技改创新,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工业经济在困境中逆势奋进。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4家,新增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新增5家,实现增加值10.38亿元,增长51.5%。“咸宁桂花”获批为咸宁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汇美达、华宁防腐、三六重工3家企业获首届区政府质量奖,全区现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湖北省著名商标5个,湖北名牌产品9个。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新征土地面积4516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苎麻纺织、机电制造、防腐橡胶等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模具机械、生物医药、竹产业、食品饮料、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温泉、浮山孵化园动工兴建,横沟、官埠、向阳湖、马桥等乡镇工业小区顺利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积极应对50年一遇特大干旱,打好“抗旱夺丰收”和“虫口夺粮”攻坚战,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制定出台了茶叶、楠竹、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启动了5个茶叶专业村建设,新建标准化茶园1万亩、楠竹基地5000亩、蔬菜基地1万亩。出栏生猪42万头,出笼家禽2621万羽;水产养殖面积18.5万亩,实现渔业产值5.1亿元,增长11.1%。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发展态势喜人,坤元第五季设施农业、同泰科技数字化种植、富硒有机生态产业园、千湫万亩泥鳅繁育等一批现代种养殖项目相继落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增1家省级、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7家和27家;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6家;各类规模养殖户达到1732户。
  

  第三产业稳中求进。特色旅游业平稳增长。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3亿元;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保护与开发等项目顺利推进,嫦娥谷漂流一期投入运营。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五金机电市场、亿丰农商贸批发市场正式开业,楚湘三元城、义乌小商品批发城、鄂南茶都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中商购物广场完成主体工程,全年净增限上商贸企业30家、达到179家。金融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功改制为咸宁农村商业银行;创新了开发区、区土地储备中心、区城投公司融资模式,融资授信水平大幅提升;启动了建行“助保贷”项目,做实了政府小额贷款担保平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推动域内金融机构完善网点布局,湖北银行咸安支行、咸安武农商村镇银行渔水路支行开业运营。区内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取得实质进展,精华纺织即将登陆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挂牌,华宁防腐正在筹备赴“四板”挂牌交易。
  

  项目建设态势良好。念好“储争引、建管督”六字经。策划、包装、储备了一批重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项目储备库投资规模达到1600亿元。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57个,争取资金1.3亿元,拉动总投资15亿元。招商引进项目251个,其中:工业类项目101个。三六电梯、中特重工、中港金属、熙源食品等11个项目合同约定投资规模均在亿元以上;华琪生物、华中竹产业城、桑德环保产业园、华宁防腐产业园、祥天风能发电5个项目合同约定投资规模均达5亿元以上。巨宁竹业、兴兴奶业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积极服务市区重点项目建设。武咸城际铁路、咸黄高速、咸通高速投入运营,武咸快速通道城区段、咸崇旅游公路咸安段、咸潘一级公路咸宁南-宝塔段建成通车;向阳大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常横线、横路线及沿横线部分路段大修工程顺利完工;新建通村公路81公里。城中村、棚户区、旧城改造扎实推进。综合整治背街小巷39条,新建、改建公厕10座。大畈陈拦河闸除险加固、高桥白水片省级小农水重点县、向阳垸片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以及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竣工;完成了中小河流治理淦河向阳湖段,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汀泗、北洪项目区建设,形成了滨湖、向阳湖、西湖围垸56公里堤防保护圈。“多城同创”活动深入开展,“创卫”通过了国家检查验收。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桂花镇刘家桥村、汀泗桥镇赤岗村荣获全市“十大美丽村庄”称号。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政府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筹措资金7000万元,完成了第一批40所义务教育学校、32所教学点及初小的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补偿医疗费9560万元;12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全面完成。加强重点文物保护,新增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新认定省级科研平台4个,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个,完成专利申请205件。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6.4万名养老金待遇享受人员实现按月领取,发放城市低保金6712万元、农村低保金1753万元、五保金345万元、抚恤定补金1521万元。强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三清三落实”、“帮扶2000户计生家庭脱贫”活动扎实开展。投入扶贫开发资金497万元,发放原迁人口直补资金229万元。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实施“一本五化”,推进区、乡镇、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积极开展“信访重点案件化解攻坚月”活动,信访维稳九项机制得到有效落实。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安全生产形势良好。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人民群众“一感两度两率”不断提升。全面启动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人事、编制、审计、物价、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老干、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国防动员、双拥优抚、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政府形象不断提升。坚持依法行政。自觉在区委的领导下履行职责,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09件,代表、委员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严格执行政府议事与决策规则,坚持“三重一大”制度,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勤政务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委七项要求和区委五项措施,深入开展“转变作风、优化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狠刹“四风”,勤政为民,干部作风明显改进,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加强区政务服务中心“三集中、三到位”建设,取消、整合行政审批事项28项,取消服务收费事项20项,政务服务和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坚持清正廉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在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四大家”团结协作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咸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咸安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令人欣慰,问题不容回避。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是财政运行压力较大,收入增速趋缓,刚性支出增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繁重;三是要素瓶颈制约偏紧,用工难、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四是少数地方和部门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全局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服务水平不高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加快改革发展中予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打算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速推进“五个咸安”建设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宏观发展环境依然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区域竞争态势依然激烈,但是随着中央深化改革系列政策举措的相继出台,省委“两圈两带”战略的深入实施,咸安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武咸城际铁路、咸黄高速、咸通高速的建成通车,咸安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投资“洼地”效应将更加明显。为此,只要我们敢于解放思想,善于抢抓机遇,勇于责任担当,坚持用绿色的理念谋划工作,用市场的机制推动发展,用民生的改善凝聚能量,充分释放改革的红利、区位的红利、生态的红利、人心的红利、基础的红利,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咸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两铁一港”机遇,发挥“武咸同城”效应,坚持“竞进争先、提质增效”的总要求,牢牢把握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以改革创新统揽全局,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五个咸安”建设基础,努力在推进绿色崛起、打造“首善之区”的实践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亿元,增长11.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亿元,增长19.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14.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增长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2亿元,增长15%;完成外贸出口总额6700万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63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30元,增长12.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确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年区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创新驱动,努力在推进工业崛起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抓手,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做大总量,提高质效,增强工业发展的内动力,拓展工业发展的新空间,夯实工业发展的硬底盘。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区域、市区、区镇之间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研发平台和创新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在优势产业中的推广应用,改造提升苎麻纺织、森工建材、机电制造、防腐橡胶等传统支柱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集群发展;加快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模具机械、竹产业、生态环保、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培育,打造一批新的产业集群。依托产业比较优势,争创国家节能高效电机产业化生产基地。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加大对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和保护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争创1-2个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
  

  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一手抓龙头企业培育,一手抓中小企业成长,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实施龙头企业壮大工程,引导企业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龙头企业聚集,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精华纺织、华宁防腐、华琪生物、兴兴奶业、巨宁竹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深化企业“直通车”和“一企一策”服务,帮助企业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开拓市场,扶持三六重工、华博阳光、华声机电等企业技术创新、规模扩张,让一批成长性好、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家、科技人才的领军作用,以本土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为重点,打造一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和企业家队伍。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融资担保、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创业辅导等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所有领域一律对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开放,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等行业,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
  

  奋力推进园区建设。继续按照“产城一体、布局科学、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特色鲜明”的发展思路,统筹做好咸安经济开发区“五批满园、六批完善、七批平场、八批报批”各项工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全年新征用地面积4000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模具产业园、竹产业园和综合服务区三大循环路网。启动三八河西岸综合服务区、九垅水库片区商业开发和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鼓励发展工业地产,配套完善人才公寓、公租房、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在“产城一体”上迈出实质性步伐。调整优化园区布局,重点抓好模具机械、竹产业、食品饮料、生态环保等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温泉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浮山电子信息企业孵化园,以及武汉东湖高新区咸安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努力构建“一区多园一基地”发展格局。鼓励乡镇发展特色工业小区,加快推进官埠、横沟、贺胜、向阳湖、马桥、汀泗、双溪工业小区建设;启动开发区向阳工业园征地及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镇办场“飞地经济园”。
  

  (二)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 以“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目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发展特色优质农业。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巩固全省油菜大县地位,争创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县和水产大县。继续推进“五个万亩”基地建设,扎实开展水稻、油菜等大宗农作物高产创建,确保粮食增产4000吨、油料增产2000吨。稳步发展生猪、肉鸡、肉牛、水产养殖业,力争生猪出栏50万头,肉鸡出笼3000万羽,水产品总产达到4.5万吨。科学规划布局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借力全市打造百亿元竹产业、百亿元茶产业的政策机遇,实施“山上再造”工程,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万亩;提升楠竹抚育水平,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推进茶叶专业村创建,新开发茶园面积1万亩。扎实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增蔬菜面积1万亩。继续推进苗木花卉、水果等基地建设,保护“古、大、珍、稀”树木资源。加强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情的监测与防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鼓励经营权在公开市场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依法有序流转,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全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特色种养业,力争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50家。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用活用好省农产品加工园“四个一批”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茶叶、桂花、楠竹、畜禽加工企业,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以上。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新型农机具500台套,新增农机具1000台套。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大涉农项目、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实行整体规划、部门申报、集中投入、片区实施。深入推进淦河中下游综合治理,启动王畈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大畈陈拦河闸、向阳泵站更新改造。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高桥河双溪段、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双溪杨仁片、省级小农水高桥白岩泉片,以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横沟、双溪、柏墩项目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11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高产农田改造,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水平。坚持“建管并举”,积极探索农村基础设施监管维护长效机制。
  

  (三)激活消费需求,努力在繁荣第三产业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始终把拉动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加快推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努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财源增长点。
      

       全力提升特色旅游业。科学编制咸安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加大对桂花源、鸣水泉、嫦娥湖、星星竹海的项目包装、对外招商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咸安桂竹生态旅游区,发展桂竹观赏游。积极服务咸宁旅游新城、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等旅游项目区建设,大力支持通圣太乙、碧桂园、叠水湾等旅游度假区完善配套功能,提高接待能力,发展低碳生态游和温泉养生游。精心打造汀泗桥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加快推进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沈鸿宾故居、孙郭胡城址、何功伟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开发,发展历史人文游。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打造一批特色茶园、果园、花园、生态农庄等旅游景点,发展农业观光游。紧紧围绕旅游六要素,推广普及旅游标准化创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78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引导和支持五金机电市场、亿丰农商贸批发市场创新经营模式,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服务在建商贸项目建设,力争中商购物广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城、鄂南茶都上半年开业运营。强化钢材灯饰城、君安城、中天嘉美家居城等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全面启动“新七”地块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进一步修订商贸物流区总体规划,统筹做好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完善餐饮、娱乐、商住、金融服务等配套功能,打造咸安商贸新城。大力实施“商贸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中百、武商、恒信德龙等企业发展壮大。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商圈,发展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连锁配送中心和标准化菜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提高农村市场商品配送率。全年净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0家,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商贸企业达到3家。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全省第二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培育网络消费、数字家庭、智能家电等热点消费,着力扩大商务会展、信息通讯、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养老康复等服务消费。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城铁经济,发挥“武咸同城”效应,加快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推动与武汉的产业互融、科技互通、人才互用、生态互惠,吸引更多的武汉市民来咸安旅游休闲、购房定居、投资兴业。大力引进和培育集商贸、物流、仓储、电商、快递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业,着力把咸安打造成为连接咸岳九、辐射鄂湘赣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搭建“政银企”和“银企农”互动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支持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引导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增强资本运营能力、产业培育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切实为中小微企业、“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四)扩大有效投资,努力在加快项目建设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咸安区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必须始终把扩大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有效载体,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引进外来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切实把项目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千方百计争项目。紧扣国家投资重点,加强政策研究、包装储备、组织申报等各项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基础设施、重点民生,大力谋划和争取一批有利于提升苎麻纺织、森工建材、机电制造、防腐橡胶产业的技改型项目,有利于发展模具机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型项目,有利于激活旅游、商贸、物流产业的服务型项目,有利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城乡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的民生型项目。确保项目储备库总投资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确保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力以赴抓招商。按照“突出工业招商、一三产业并重”的思路,力争全年招引项目300个,到位资金1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20个,过亿元项目不少于20个、过5亿元项目不少于5个。围绕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和模具机械、竹产业、生态环保、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汽车零配件等新兴产业,以及特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服务等重点产业,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武汉城市圈等重点区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领导带队招商、驻点招商,积极捕捉信息,全程跟踪服务,搞好产业对接,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实招商引资责任,严格招商引资考核,实现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全覆盖。其中:咸安经济开发区每月引进工业项目3个以上,重点乡镇每年引进工业项目8-10个,其它乡镇每年引进工业项目3-5个。
  

  争分夺秒抢进度。严格实行项目建设“五个一”责任包保机制,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着力解决项目开工慢、推进慢、见效慢等实际问题,着力破解项目征地难、拆迁难、融资难等瓶颈制约,着力优化项目施工、服务、建设环境,强化项目质量和资金监管。全力服务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商贸旅游、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围绕工业崛起“三个三”目标,划出路线图,列出时间表,确保华翔数控、京新模具、环保产业园汽车拆解、熙源食品等一批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确保江南春竹业、洪盛模具、祥天风能发电等一批开工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切实提高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见效率。其中:咸安经济开发区每月开工建设项目3个以上,建成投产项目3个以上;重点乡镇确保每年开工建设项目5个以上,建成投产项目5个以上。
  

  (五)依托市区一体,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抢抓中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机遇,坚持“四化同步”,依托“市区一体”,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借力“六城三区”发展,全域规划,统筹推进,实现“城区、集镇、农村”同步协调发展。
  

   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积极服务“六城三区”建设,搞好市区重点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项目建设协调。加快推进西环线、淦河城区段整治工程建设;继续推进车站路片区改造及温泉村六组、泉塘村五组等城中村综合改造;启动老咸宁饭店、原公汽公司、南大街等片区旧城改造和沿河村一组城中村改造;启动永安城区货运车辆停车场和车站路、西环线路灯工程建设。完成37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创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加强城乡结合部、主干道、城市出入口及车站周边环境整治,继续开展“多城同创”活动。实施城市净化、绿化、香化、美化工程。加快青龙山公园二期、孝子山公园一期建设,启动双龙山公园一期建设;加强城区山体、水体保护,守住“绿水青山”底线,擦亮“香城泉都”品牌。
  

  加快建设新型城镇。突出规划引领,强化产业支撑,促进服务均等。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要求,科学修订咸安区全域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和乡镇集镇控制性详规。深入开展双溪桥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发展、贺胜桥镇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启动全市城乡居民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横沟桥镇市级“四化同步”建设试点,形成一批可借鉴、能推广的改革经验。支持贺胜、横沟“一站一城”建设,打造生态科技新城和工业商贸新城;支持双溪、汀泗、官埠、向阳湖、马桥等高速、国道、省道沿线集镇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增强综合实力,提升集镇功能,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支持桂花、高桥、大幕等山区乡镇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生态旅游强镇;支持温泉、永安、浮山借助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经济发展质效,争创全省经济强镇。
  

   精心打造绿色乡村。结合新一轮“三万”活动,深入开展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选择一批重点村湾作为示范点,突出秀美的田园风光、传统的乡土文化和独特的原始风貌,遵循群众意愿,科学编制规划,整合各方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开展村湾整治,倡导文明新风。深入推进梓山湖新村、金桂湖新村、广东畈村、赤岗新村等4个市级中心村建设,加快107国道、贺温路、马柏路沿线绿化带工程建设,创建30个“绿色示范乡村”,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建设样板。
  

  全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加快构建“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三位一体的绿色生态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环评“三同时”制度,强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的源头控制与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健全城乡垃圾清运保洁长效机制,实行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建设,狠抓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加大对非煤矿山的综合整治力度,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六)坚持民生为本,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不断加大财政对民生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城乡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失地农民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回乡创业、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帮助农民致富创业,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存问题,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社保体系建设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口全覆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积极改善城乡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幕阜山片区乡镇扶贫攻坚整体规划,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整体提升片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咸宁高中、青龙山高中改扩建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红旗路中学整体规划改造和横沟高中整体搬迁。强化校车安全监管和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完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体系。深化卫生、计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部门机构整合,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国家“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继续开展“三清三落实”活动,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深化食品药品体制改革,组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和基层文化站建设,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和体育设施向基层延伸,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文物、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开发,争创全省公共文化示范区。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全力支持妇联、共青团、工会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未成年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协调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保密、档案、方志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构建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强化乡镇(街道)综治维稳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综治维稳服务站建设,就地解决矛盾纠纷。加强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社会人员管理模式,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社区矫正和刑释人员”的服务监管。深入开展“平安咸安”创建,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提升群众的“一感两度两率”。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提高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工作,开展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做好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
      

        办好十件惠民实事。(1)城镇新增就业4800人,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人转移就业。(2)新建968套公租房,新增廉租房补贴家庭100户;改造农村危房1000套。(3)加大对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精神病免费服药等项目的实施力度;为1600名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开展万名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检工作;帮助100户计划生育特扶家庭提升家庭发展能力。(4)完成6万张社会保障卡制发工作。(5)启动10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和20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试点工作。(6)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7)完成区体育中心改造工程一期建设。(8)筹措资金965万元,完成向阳湖水厂、横沟思源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建设,解决农村1.5万人和7000名农村师生安全饮水问题。(9)筹措资金3600万元,完成120公里毁损严重的县乡等级公路大修工程。(10)筹措资金8000万元,全面完成第二批38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七)加快作风转变,努力在政府自身建设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怀为民之心,行务实之举,修清廉之德,狠刹“四风”,转变作风,树立新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更加突出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开门搞活动,强化问题导向,开展自查自纠,促进整改落实,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下基层、进企业、入农户,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在解决群众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等“基本民生”上加大投入,多在帮扶困难群众、关爱弱势群体等“底线民生”上排忧解难,多在促进服务均等、缩小城乡差距等“热点民生”上主动作为,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更加突出务实。树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理念,雷厉风行干工作,真抓实干促落实,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大力整治“四风”,严厉惩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落实力。厉行“三短一简”,改进文风会风,精简会议活动,减少文件简报,把时间用在调查研究上,把心思用在谋划工作上,把精力用在推动发展上,不图虚功,埋头实干。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健全行政决策规则,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强重大决策全程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虚心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和政府网站建设,推进网上办事和信息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更加突出清廉。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健全财政预决算体系,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开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决遏制“餐桌上”的铺张和“车轮上”的腐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政府廉政文化建设和机关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教育,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支持纪检监察部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始终保持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
  

   更加突出创新。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改革创新的“第一道工序”,坚决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做到该放的放到位,该简的简到位,该管的管到位,推动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转变。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二次创新”,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全面落实深化改革的“规定动作”,大胆探索咸安改革的“自选动作”,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和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各类试点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催生发展动力。
  

各位代表!咸安正处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的改革号角已经吹响,新一轮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用激情与担当,用勤劳与智慧,凝聚改革的正能量,营造发展的大气场,为加快“五个咸安”建设,实现绿色崛起、打造“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附件:
新闻资讯一网打尽,政务服务尽在手中。
云上咸安
咸安发布
  • 欢迎下载“云上咸安”APP、关注咸安政府网官方微信“咸安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云上咸安”二维码下载APP。
  • ②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或搜索“咸安发布”、“xianancn”关注微信公众号。
【 打印 】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