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人民政府
热门搜索: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办事处、场,区政府各部门,咸安经济开发区,咸宁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咸宁鄂南大竹海生态风景区,咸安商贸物流区,华彬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

《咸安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已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咸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0月8日

咸安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本规划依据《咸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咸宁市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主要阐明2016年至2020年期间咸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行业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咸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服务业各领域专项规划(指导意见)的重要依据。

一、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成效和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区把发展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立足咸安实际,加大政策引导和投入力度,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能效不断提升,产业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十三五”期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服务业总量增速递增,比重不断加大

“十二五”期间,咸安区第三产业(服务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43.37亿元、51.07亿元、58.99亿元、64.94亿元、70.87亿元(见图1),年均增长11.3%,快于全市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011年的33.7%发展到2015年的35.42%,高于全市 1.9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2、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咸安区积极开展全省第二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引导服务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服务业的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特色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全区接待游客56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9.1亿元。商贸物流业持续繁荣,中百仓储、武商量贩、银泰百货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净增限上商贸企业38家,达到171家。金融服务业再创佳绩,一些企业开始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如天源纺织、菁春生物、华鑫科技等10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7家企业进入“新四板”辅导期;全区设立了中小企业应急周转基金,推出助农贷、助保贷、政银保集合贷等多种金融创新产品,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存量贷存比达到73.27%、增量贷存比达到89.42%,连续5年荣获“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

3、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咸安区依托文化生态、产业集聚等优势,通过构建大旅游,积极发展文化创意、老年服务、专业服务、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呈现出传统服务业加速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服务业与一、二产业加速融合、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等特点,在建设鄂南地区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都市时尚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2015年,健康养老、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产值达到40.3亿元,新兴服务业已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4、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全区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市场、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扶持服务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不断突破和完善。 2014年,咸安区获批为全省第二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从2014年开始,咸安区每年按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安排引导资金,对服务业发展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进行一次性投资补助,优先对列入国家和省年度投资计划的重点项目进行地方配套,并将物流业聚集园区建设、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特色生态旅游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列入扶持重点。

5、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作用不断增强

近年来,咸安区服务业发展较快,吸纳就业人数越来越多,税收大幅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2015年,咸安区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8.10万人,占全社会劳动力的60%,比2011年提高10个百分点;服务业入库税收6.05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60%,“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幅达到15%。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业发展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根据咸安区“十二五”规划,2015年末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应达到41%,但从2015年度的核算数据可以看出,咸安区服务业创造的生产总值为70.87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35.42%,距41%的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另据统计,近年来作为主城区的咸安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甚至低于赤壁市,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咸安区服务业发展整体较为滞后。

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不高

咸安区服务业以传统商贸、运输、旅游、餐饮、住宿等为主,信息、物流、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现代业态比重低。特别是为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第三方物流、中介机构、创意设计等基本空缺,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助推作用难以体现。现有服务业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方式较为落后,现代科技应用水平不高,服务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层次较低。

3、产业关联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咸安区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的关系较为松散,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业、物流、金融、高新技术、商务服务,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感应度较低。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外,众多服务业领域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场准入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4、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政府及职能部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一些不当的收费检查、评比等活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数单位和领导对服务业的地位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组织管理网络、目标计划体系、考核激励机制等不够健全。

5、服务业人才比较匮乏

长期以来,咸安区服务业专门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突出表现在科学研究、金融工程、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外包、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商务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中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匮乏。从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创意设计、文化、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储备严重不足。据估计,咸安区“十三五”期间服务业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1.2万人。

(三)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与新挑战

咸安区经济未来转型升级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形成以高水平制造业和高品质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经济结构,这不仅对“十三五”而且对咸安区未来10-20年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决定性影响。面对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环境,以及咸安区服务业发展的短板现状,咸安区在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的过程中将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发展机遇与发展制约。

1、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服务业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有:

——世界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已完全确立了服务经济的产业结构。OECD(经合组织)的30多个成员国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达到了70%以上,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人数也达到了69%。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超过50%。

——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成为服务业成长的主导因素。现代服务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手段,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批基于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新经营模式而形成的新兴服务业崭露头角,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助推器。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全面渗透到制造业的流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发展速度超过了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经济越发达,这一现象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服务业自身结构,而且提升了其他产业的竞争力。一些跨国公司由制造企业向服务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球500强企业中的56%从事服务业。

——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服务业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作为服务业的高级表现形态,规模日益庞大,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服务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增长强劲,以商业存在方式提供的服务贸易额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服务外包快速发展。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而且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各国经济、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

2、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服务业加速向咸安区转移。沿海地区、武汉地区服务业加速向咸安区转移,服务业跨区域投资、整合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互联网+、物联网、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等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咸安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空间。

——工业转型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全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服务业与一、二产业不断深入融合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拉动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为咸安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重大机遇。

——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对咸安区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咸安区被纳入全省第二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有利于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专业化分工、创新服务技术,营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经济快速发展支撑服务业发展。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不断改善的交通区位条件、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发达的信息网络、丰富的产业资源、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等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

3、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咸安区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布局、集贸市场建设等比较滞后,服务业发展意识不强,发展理念较为陈旧,将对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形成制约。

——相邻区县在产业发展上同质化现象明显,抢占市场资源要素较为突出,将对咸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

——土地、资金、技术、管理等服务业主要发展要素制约较为突出,吸引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的规划、政策、人才、居住、服务等环境条件还有较大差距。

——服务业重点行业规模不大,骨干企业较少,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

二、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咸宁市“一江一山”发展战略和建成“中国中部绿心、国际生态城市”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并挖掘咸安区绿色、温泉、区位优势,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外向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产业,发挥现代服务业区域示范引领效应,擦亮“香城泉都”品牌,努力把咸安建成区域旅游业服务中心、鄂南现代物流中心和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原则。形成服务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原则。全面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在要素配置、管理模式、运作机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在现代物流业、温泉旅游业、产业创新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原则。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区位特点,突出特色,错位发展,重点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服务业。

——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原则。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同时注重发挥政府在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促进资源要素聚集、产业聚集。

(三)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2020年左右,建成鄂南区域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业中心,服务业的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整体提升,成为支撑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引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域。

在量的增长上实现突破,服务型经济比重进一步增强,在质的提升上实现突破,发展“含金量”进一步增加。一是总量上,服务业规模实现倍增。在“十三五”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背景下,到20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8亿元,力争突破120亿元。二是速度上,服务业增长快于制造业。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快于制造业增速1-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三是支撑上,服务业提升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税收贡献逐年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速快于全区从业人员年均增速,到202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0%左右。

三、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

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配套工业发展为目标,优化区域服务业布局,构建“一核一带二圈”生活性服务业布局、“一区二园两心四市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和“一轴二带三片六区六心”旅游业布局。

(一)生活性服务业布局

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布局“一核一带二圈”。“一核”即主城区生活性服务业核心区,“一带”指沿线重点城镇带内的生活性服务业布局,重点发展梓山湖(贺胜)新城、汀泗桥镇、向阳湖镇三个区域性生活服务业中心和官埠桥镇、马桥镇、双溪桥镇、桂花镇、高桥镇、大幕乡六个区域性生活服务业次中心。“二圈”指巾帼路(宝塔片区)商贸小商圈和梓山湖(贺胜)新城小商圈,二个商圈总面积控制在2.5平方公里以内。

(二)生产性服务业布局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布局“一区二园两心四市场”。“一区”指咸安商贸物流区,形成物流信息、现代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多式联运、交易及商务办公等具有综合功能的园区,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二园”指咸安商贸物流区现代物流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总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以内。“二心”指鄂南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旅游业服务中心。“四市场”指竹木及制品、苗木花鸟、农特产品和茶叶四个专业交易大市场。

支持梓山湖(贺胜)新城、汀泗桥镇、向阳湖镇等城区周边乡镇重点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技术服务和现代物流业。梓山湖(贺胜)新城重点发展商务办公、会展、旅游度假、娱乐休闲业。向阳湖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产业。

(三)旅游业布局

旅游业重点推进温泉休闲养生旅游、鄂南大竹海生态旅游、金桂湖低碳旅游、幕阜山宗教文化和原生态度假旅游、特色乡村旅游及汀泗—向阳湖文化旅游等特色生态旅游建设,以生态优先,功能划分与资源特性相匹配,旅游区与城市开敞区相和谐为原则,规划形成“12366”的整体格局,构建健康休闲养生城。

“一轴”:淦河滨水旅游轴。对淦河进行综合整治,加强两侧空间景观塑造,沿线形成淦河民族风情园、四季植物风光观赏园、沐浴文化博物馆和淦河休闲娱乐购物风情园等城市公共休憩景观。

“二带”:南入口至岔路口为咸宁风情展示带,从刘家桥至桂花源到大屋雷桂花文化发源带。

“三片”:森林温泉养生片、乡村民俗体验片、郊野运动休闲片。

“六区”:温泉休闲养生旅游区、鄂南大竹海生态旅游区、金桂湖低碳示范区、大幕山原生态度假旅游区、特色乡村旅游区和人文(文物)与红色旅游区。

“六心”:主城区及其周边建设六大旅游中心。即桂花楠竹文化展示中心、温泉休闲疗养中心、太乙洞旅游道教文化传播中心、香泉映月嫦娥文化集结中心、国家生态公园休闲中心、斧头湖水乡生态观光中心。

四、重点发展产业

(一)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  

着力提升咸安区商贸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打造好高端商贸服务。大力开展商贸服务项目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咸安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新支撑。2020年,全区商贸服务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3亿元,年均增长12%。

1、重点发展商贸服务综合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加强市场建设。以主城为商业贸易与市场集散基地,建设多层级的商业中心和综合大市场。主城产业经济先导区将建设咸安商贸服务中心、温泉商贸服务中心等服务业园区。建设三个商贸小商圈,即配套咸安经济开发区的三八河商贸小商圈、东站广场小商圈建设、梓山湖新城小商圈。重点建设贺胜桥鸡汤小镇和向阳湖镇湖鲜美食街,打造鄂南特色饮食文化街。

2、着力培育专业市场

建设四大交易中心即竹木交易中心、苗木交易中心、农特产交易中心、茶叶交易中心。协调建设和持续发展义乌小商品批发大市场、鄂南五金机电大市场、鄂南家电城、昊天建材城、腾飞家具城、鄂南茶都等专业市场。重点抓好天成装饰家居服务区、碧桂园商贸一条街、香品一条街的规划建设。

3、优化商贸服务网点布局

优化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力度,加强产销衔接,扩大农超对接规模。重点建设亿丰农商贸大市场,升级改造建设咸宁(亿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服务网点。到2020年新建或改造41个标准化便民菜市场(28个社区、13个乡镇办场各1个)。

4、加强商贸业市场主体的培育

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业务突出、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现代商贸企业。鼓励批发企业与品牌产品生产企业及中小零售商加强合作,建立联购分销的连锁组织。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5、积极发展国内外贸易

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优化投资环境,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贸易战略。加强重点产业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咸安外向型经济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国内市场。提升外贸出口企业及产品的品质,加强对外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借力茶马古道发源地影响,加快融入茶马古道经济走廊,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和新兴市场,提升在国际茶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企业赴境外参展、组展,实现组团发展、共同发展。

(二)重点发展旅游业

全面提升咸安旅游对外整体形象,打造“温泉之都”、“嫦娥文化”、“桂竹生态”旅游品牌。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以国际国内视野,立足“中三角”,向外推介咸安旅游景点,引进省内外、国内外旅客。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探索“互联网+旅游”模式,推动旅游发展走上效益型增长之路,实现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大区的跨越。到2020年,实现全区接待游客8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旅游业成为全区重要支柱产业。

1、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以幕阜山区旅游规划为核心,重点打造幕阜山区绿色生态带,以大幕山、桂花源、鸣水泉、嫦娥湖、鄂南大竹海为建设重点打造咸安桂竹生态旅游区,发展桂竹观赏游。以咸宁旅游新城、梓山湖(贺胜)新城、金桂湖低碳示范区为重点,配套建设太乙国际温泉、碧桂园、叠水湾等旅游度假区,发展低碳生态游和温泉养生游。精心打造汀泗桥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加快推进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沈鸿宾故居、孙郭胡城址、钱亦石故居、何功伟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刘家桥等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发展历史人文游和民俗文化游。引进大型空中旅游项目(热气球、动力伞、空中飞机、花样跳伞等)、通用航空、水上项目(漂流、水上摩托、淦河游船等)、马上项目(马场、赛马、马术表演等)、户外项目(拓展、攀岩、蹦极等)、大型游乐场等产品。促进乡村旅游个性化、多元化发展,不仅要展示大美乡村,更要融汇本土民风民俗、乡野乡趣、现代农业、多元体验等元素,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名村名镇。2020年,力争打造一家四星级旅游景区。

2、积极开发农村特色休闲旅游业

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打造百公里油菜观光带、马桥生态休闲农业公园、城郊设施农业采摘园、茶叶果蔬专业村、10万亩水生蔬菜观光、幕阜山10万亩原生态野樱花采摘观光五大特色生态旅游景点。积极发展园艺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渔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休闲产业,大力扶持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农家乐、垂钓等休闲旅游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导森林景观的开发利用,大力扶持农民兴办森林人家、林业观光园、森林氧吧、森林疗养等休闲旅游项目,提高兴林富民效益。

3、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提等升级S360张公庙——石子岭——窑咀——向阳湖——朱桥——常收,向阳湖——汀泗,汀泗——嫦娥湖——飞仙洞——鄂南大竹海——鸣水泉——桂花源,金桂湖——金鸡山——大幕山(桃花尖),131军事基地——三一八惨案丛葬坑——龙泉寺——高桥古桥,大幕双垅——高桥山里饶(观音寺)——山里绕古民居群——白岩泉——双溪李容(无相寺)等区域环线旅游公路,规划城区、景区、旅游公路、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符号标牌标识系统,形成文化、安全、便捷的旅游循环公路网络。扩建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解说系统、环境灾害预警与救助服务系统。大力推进自驾游、自助游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自驾游基地、露营基地、房车露营基地,合理布局、完善水电桩、厕所等服务设施。

4、推进旅游与文化相融合

凝聚文化,辐射周边区域,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大力发展以温泉文化、桂文化、竹文化、嫦娥文化、茶文化、民俗宗教文化、人文(文物)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专项旅游,支持举办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培育嫦娥文化节、向阳湖文化节、油菜花节等重要的节庆品牌。鼓励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创作系列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节目。支持嫦娥实景演艺景点建设。大力发展向阳湖名人文化、孙郭湖战国古城墙、沈鸿宾故居、汀泗历史文化名镇、131军事基地、三一八惨案丛葬坑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积极挖掘传统村落、传统建造技术、名人、名村、名镇等文化底蕴,形成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色旅游网络。依托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拉动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

5、完善旅游基本要素建设配套

支持大型旅行社依托资金、品牌、规模、特许权等优势资源,走集团化、网络化的发展之路,建立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的销售网络体系,培育2-4家对旅游发展起重大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加强城市和重点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到“十三五”末,旅游饭店床位达到1.5万个。发展地方特色餐饮业,在城区建设美食一条街,重点开发鄂菜风味、乡土风味、农家饭菜等地方特色菜肴和绿色食品,便携食品。支持旅游商品开发,筹建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引导发展2-5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发桂花、楠竹、茶叶、苎麻等独具特色的系列旅游日用品、纪念品、工艺品、食品。在城区建立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城镇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旅游商店,景区在游客集中区设立旅游商品销售点,星级饭店设立旅游商品销售橱柜。

6、建立旅游信息综合平台

整合景区、酒店宾馆、农家乐、旅行社等旅游服务资源,打造“智慧旅游”平台,推进旅游标准在餐饮场所、购物场所、娱乐场所、汽车公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旅游要素的全覆盖,积极开发融导航、导游、导览、导购为一体的智慧旅游产品,建立面向旅游者的在线宣传、展示、销售系统,提升咸安旅游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构建物流网络和完善物流体系,到2020年,全区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和引进3-5家业务辐射全国、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物流企业,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初步建成立足武汉城市圈辐射华中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区。

1、完善物流体系

以建设连接咸岳九、辐射鄂湘赣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逐步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推进工业物流服务外包,构建一体化运作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等传统物流企业整合重组,通过扩大经营、延伸服务领域、与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等方式向专业化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支持物流企业开展技术、模式和服务创新,形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先进经营理念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重点领域物流业发展,形成服务于苎麻纺织、机电制造、森工竹木、橡胶环保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现代物流体系。支持汇宁物流、安欣物流、百源物流等加快发展。

2、发展临港物流

利用临港优势、公铁交通优势,实施“垂江发展”战略,建设区域性临港综合物流中心,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建设向阳湖临江新区、长江中游咸宁临港物流中心(涵盖开发区、商贸物流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向阳湖镇、奶牛场)。衔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武汉新港咸嘉新城建设。新建一级客运站1个,一级货运物流中心1个。进一步加强与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合作,积极申请筹建综合保税区,发展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转、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等保税物流功能。

3、加快推进城市配送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以快速路、一级主干道为主的城市快速通道体系。加快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物流信息化进程,推动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鼓励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提高配送水平,拓展邮政物流,支持快递能力建设,推动快递与电子商务、制造业协同发展,鼓励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高一体化运作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完善物流建设和服务标准,引导物流设施资源集聚集约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加快建设咸安商贸物流区现代物流园、咸安区供销百源冷链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

4、建立农村物流融合发展服务体系

加强涉农物流通道、物流节点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和降低中间费用。建立交通运输、商务、农业、供销、邮政管理多部门共同推进农村物流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依托各部门和行业在农村物流发展中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共享与合作开发,形成“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融合发展新格局。

通过咸安区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农村物流融合发展,逐步完善以农村物流枢纽站场为基础,以区、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通过强化物流园区(货运枢纽)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重点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集散中心(基地)的有效对接,构建广泛覆盖、功能完善的农村物流枢纽站场体系。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整合利用农村现有乡镇商贸中心、配送中心、村级服务站等流通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乡镇商贸中心的销售、配送以及金融、邮政、电信、供销、家电维修等服务功能,建立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支撑服务体系。按照区、乡、村三级网络构架和“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共同推进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完善面向农村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在农村的发展。积极培育粮食、水产品、冷链等专业物流,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强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5、加快温泉泉都物流信息中心建设

以完善电子商务网络、拓展物流信息交换平台为目标,建立物流行业信息系统的统一接口,使物流各环节之间实现实时、无缝的信息共享。“十三五”期间,咸安区物流企业对物流行业信息系统使用率达到100%。

(四)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利用咸安的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健康养老为抓手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和医疗服务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集养老、医疗、休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主动承接武汉城市圈的健康养老产业功能,重点建设泰康人寿大武汉地区梓山湖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努力将咸安打造为鄂南养老首选地。

1、培育养老产业集群

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中小企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引导养老产业多元化发展。

2、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加大对社会福利机构的投入力度,结合温泉疗养,开发建设一批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社会福利机构,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形成以社会福利院、养老院、干休所、托老所等为主体的社会保障设施体系,解决未来城市老龄化问题。

3、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咸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整合呼叫服务及支援中心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以社区为依托,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全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紧急求助等高效、快捷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以云中心为支撑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对养老服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建立跨域信息协同和数据共享机制,引入社会力量丰富养老服务种类。重视发展健康服务业,打造区域性健康服务中心。

4、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

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引导并鼓励乡镇卫生院(中心)采取开设养老病区、托管养老院、开设家庭病床等多种形式开展养老和康复业务。着重打造浮山卫生服务中心梅园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会资本合作兴办的咸宁市夕阳红老年医养结合护理院亮点。

5、统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措施,将所有农村五保老人纳入供养范围,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供养标准调整联动机制。积极发展农村养老机构在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支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改善设施条件并向社会开放,提高运营效益,增强护理功能,使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发挥基层养老组织和机构的优势推动协同发展,发挥社会养老的作用。

五、引导发展产业  

(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

依托产业优势,完善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招大扶强,推动应用创新,实现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支撑体系、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力争到2020年,咸安电子商务发展达到省内领先水平,90%规模以上企业和超过50%的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发展创新空间不断拓展。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

1、培育电子商务主体

支持基础好、潜力大、成长快的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培育若干个有较强竞争力、在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整合政府、通信运营商、电子商务企业、行业协会等相关资源,建设集网络监管、政策发布、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实现优势资源的对接与整合,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网上产品分销、渠道管理、管理咨询、软件应用等电子商务服务业。

2、支持电子商务在传统产业的应用

支持大型骨干企业以供应链协同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和价值链,实现与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仓储和运输企业之间的B2B电子商务无缝集成。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业信息化升级改造,引导商贸集聚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逐步开展电子商务改造,向企业集群采购、商品展示、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现代专业市场转型,推动建设咸安电子商务孵化园和淘宝(或京东)电子商务物流中转站。大力实施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工程,鼓励发展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支持建立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鼓励电商企业在便民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养老服务等领域扩大电子商务应用。

3、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依托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民互动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城区建立电子商务综合配送中心,在乡镇建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各村全面设立电子商务服务点,形成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4、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

推进农产品网上交易,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以咸安竹制品、茶叶、桂花产品等本地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借助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和国内大型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销售,通过财政资助鼓励开展各类农副产品网上展览活动,逐步建立咸安农特产品网上销售体系。发挥咸安楠竹之乡优势,支持竹制品企业、批发市场,建设咸安竹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大宗竹产品网上现货交易。推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水生产品、茶叶、蔬菜等农产品加工、检测、认证、储运等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

5、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

实施农村电子商务英才计划,对农民、合作社和政府人员等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宽电子商务渠道,提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建立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调动返乡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和农民工、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巾帼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从城镇返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

(二)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形成产业要素集聚、市场主体活跃、产业布局合理、带动效应显著的科技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综合性或专业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6个,建成研发服务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建成若干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1、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研发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开展研发设计服务,围绕森工、苎麻纺织、机电、生物、橡胶防腐、茶叶等主导产业领域,建设森工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麻纺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机电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生物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防腐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研发服务平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服务为支撑,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探索构建专业化设计服务与先进制造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新机制,推动研发设计服务领域的延伸和服务模式的升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细分领域专业化研发服务,对接研发服务平台,形成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研发体系。

2、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转制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研发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研发体系。

3、培育专业化的设计服务企业

培育独立的第三方设计服务机构和一批专业化设计服务企业,提高研发设计服务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能力。加速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与技术咨询等方式,全面促进产业升级。

4、加快发展检验检测服务

发展分析测试、检验认证、计量溯源等技术服务,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风电设备等领域的检验检测服务,提升涉及社会公共安全类产品领域的质检能力,建设一体化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5、加快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提升技术转移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支持服务机构和企业探索新型技术转移合作模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特色化功能和增值服务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技术成果中试熟化服务,不断完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链条。完善科技资源共享体系,优化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基地布局。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活跃技术市场。

6、发展知识产权服务

积极扶持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提高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经营能力,加强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和技术合同网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定价服务、技术产权交易信息服务能力。支持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开展专利检索、交易、培训等服务。畅通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渠道,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综合服务模式。培养壮大本地专利代理人队伍,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建设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大型展会知识产权审查机制、知识产权侵权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7、提高农村技术服务水平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农业、林业组织化水平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及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搭建乡村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平台,提升科学施肥水平。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力度。完善动物疫病诊疗等兽医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作物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化服务。

(三)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

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业规模良性扩张和效益稳步提升。通过扩大金融业市场开放、探索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全面建设征信体系。到2020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建成运行稳健、结构合理、体系完备、功能完善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1、完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实现政银企银企农互动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支持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吸引辖外银行机构、证券机构、投资机构到咸安设立总部或区域性分支机构。积极推动咸安民营资本入股保险公司,鼓励保险机构升格为省级分公司,推动担保机构等融资性中介机构健康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探索建立服务全市的中小企业再担保体系。到2020年,全区乡镇(场)银行业务分支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小额贷款公司争取发展到50家。

2、推动金融担保机制创新

鼓励政策性银行扩大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支持,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稳步推进小额信贷、公司业务、个人商务抵押贷款、O2O融资担保等新业务的发展。积极推动民营资本入股保险公司,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探索建立区域性的中小企业再担保体系。

3、推动企业直接融资

引导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和发债。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发展,打造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争取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消费金融业务。到2020年,争取实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零突破,30家企业在“新三板”、“四板”、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挂牌。

4、完善政府融资平台

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切实为企业、三农、创业、就业、助学、扶贫等提供金融服务。探索设立区级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资金与政府项目对接,推进区级国资营运平台、城投融资平台建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银行贷款、上市、信托、PPP模式等方式为政府重大项目融资,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鼓励以建设-转让、转让-经营-转让、私人-公共-私人等多种创新方式进行融资,推动盈利性政府投资项目与民间资本的有效对接。利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城市停车场建设等专项债券指引,促进债券融资支持重点投资和消费需求。

5、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中介机构

大力发展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投资咨询、财富管理、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代理、经纪等金融服务中介机构,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多样化金融服务体系和全方位的金融发展格局。

6、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鼓励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邮政金融业务,建立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扩大农村金融抵押品范围。

(四)稳妥发展房地产业

积极利用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建成“美丽咸安”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城市品位为目标,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房地产内部结构,重点发展养老地产等领域,稳妥推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动迁安置房建设。城东居住片区和塘角居住片区紧邻产业园区,可作为公共租赁住房的重点片区,同时采取以租赁补贴为主、配房租赁和租金核减为辅的方式,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远期随着交通的发展、主城用地紧张以及大量就业岗位转向新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相应在新城内适宜的区域布置。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工程。重点抓好以梅园社区棚户区改造为主体的居住地产,着力缓解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等群体的居住问题。继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进一步降低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拓宽公租房房源筹集渠道严格规范公租房申请审核程序规范公租房分配与租后管理

2、有序发展商业地产

结合服务业发展,发展以旅游休闲、娱乐餐饮等为特色和主题的商业地产,优化商业地产区域布局,更好发挥商业地产载体功能。合理引导商业地产投资需求,形成多层次商业地产供给格局。重点抓好以碧桂园为主体的生态景观地产,以香泉映月为主的庄园地产。

3、适度推进普通商品房建设

妥善消化房地产存量,适度推进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优化大、中、小型住宅供应结构。依托滨湖、环山、临泉的资源禀赋,严格落实城市建设规划,合理布局普通商品房建设,着重发展旅游商品住宅项目开发。

4、创新发展养老地产

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提倡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为消费者创造出充分体现生活感受和文化价值的复合性质的老年人居生活。新建区鼓励建设高层、小高层电梯住宅,适度、合理发展老年公寓,重点抓好以奋达阳光城为主体的养老地产。结合小区及公共设施建设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等。

5、加强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业

规范房地产估价、经纪等中介服务行为,健全中介服务市场规则,加大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创造良好的中介服务环境,建立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执业道德规范和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管理规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大力培养中介服务人才采取学校办专业、社会培训等多种方法扩大中介服务人才队伍的规模和提高中介经纪人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

(五)融合发展大文化产业

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重组和升级,以增强其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加大教育培训服务业开放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教育培训服务业。逐步形成教育培训服务发展形式多样、市场不断壮大的局面,把教育培训服务业发展成为促进我区人才培养的支撑产业。实现文化、体育和教育相互融合,促进大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增长超过30亿元,其中带动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超20亿元,成为咸安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通过科技支撑和市场化运作,使其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立足咸安产业基础,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传媒服务、印刷出版行业、网络文化服务业、广播影视、创意设计、演艺娱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等产业,加大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组合,努力推动咸安文化产业结构升级

2、加快文化创意园区建设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优化布局,重点建设红色文化基地、历史文化基地、生态文化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依托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加大文化招商力度,稳妥推进向阳湖文化名人创意产业区建设。积极推广法治文化,打造咸安区首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发挥董继宁美术馆文化资源优势,推进青少年艺术实践基地建设,创建“中国美术之乡”。大力推进温泉办事处欧式风情街文化摄影产业园建设。

3、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建设十里淦河沿岸体育休闲文化产业带,开发利用好沿河两岸,打造休闲景观公园、垂钓公园、风筝公园、游艇公园的“四合一”沿河体育运动文化休闲公园。加快长安大道咸安体育中心改造升级和青龙路新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完善相关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形成新老两个全民健身休闲体育中心和文化中心,从而带动文化、体育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提高体育服务产业水平

加快全民健身服务业、户外运动休闲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竞赛表演业等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优先发展体育基础设施、体育旅游、户外运动休闲、体育服务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羿公湖水上竞赛基地、星星竹海拓展基地、极限运动、碧桂园高尔夫球练习场,完善太乙湖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开展淦河龙舟赛、水上竞技、子龙武术、攀岩探险等体育活动,形成系列体育旅游专项产品。大力发展体育+,积极拓展体育新业态,促进体育服务业与各行各业的创新融合发展引导和支持互联网+体育发展,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体育生活云平台提高智慧体育服务水平

5、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加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推动运动场地升级、中小学校图书馆建设。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建设计划,推进特色高中、特色课程建设,支持普通高中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普通高中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广泛开展体艺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和“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加强咸宁市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建设。

6、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咸安数字学校”。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培训的有机结合,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发展远程教育和在线培训,促进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7、培育优秀教育培训机构

加快推进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化、规模化、信息化发展。完善培训对象广覆盖、培训类型多样化、培训等级多层次、培训载体多元化、培训管理规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培育一批优质的本地教育培训服务业企业。扩大教育培训服务领域开放,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引入国内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鼓励优质民办幼儿园发展。鼓励各类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管理经营水平高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咸安区设置连锁机构或者服务网点。  

六、保障措施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监测评估,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改革开放,突破瓶颈制约,保障规划实施,增强咸安区服务业发展活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领导的核心作用,坚持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协调运行,不断完善创新党领导服务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的能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党的纪律、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社会对咸安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性,为实现咸安服务业“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加强组织协调。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全服务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负责全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调度考核及政策研究。发挥行业协会在服务企业、诚信自律、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方面作用。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信息管理制度,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制定服务业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分类考核,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加强监测评估。完善监测和评估制度,强化统计监测。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情况、新特点,不断完善服务业的统计,细化统计门类,实现对服务业的全面、科学、客观的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区政府定期组织开展规划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突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价,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服务业奖惩考核机制,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重大项目督查机制,把项目落实成效列入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政策支持

拓宽服务业投融资渠道,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创新财政资金投资方式,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规模。发挥政府性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财政支持融资性担保、创业投资、区级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等,激励传统服务业企业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更新经营技术、变革经营业态,支撑服务手段多样化,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支持服务业企业通过股权融资、企业债券、项目融资等多种途径募集资金。鼓励服务企业引入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利用境内直接上市、间接上市等股权融资方式扩宽融资渠道,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推动咸安旅游公司上市,打造“温泉航母”。拓宽服务业发展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适合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支持,推进知识产权、股权、特许经营权、应收账款、收费权、动产等抵押贷款业务。

调整城镇用地结构,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提高服务业建设用地比例。探索扶持性的供地政策,支持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和惠及民生的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业项目建设。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方位推行“营改增”,全面落实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服务业用电、用水、用热、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进一步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扶持服务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支持鼓励建立行业联盟,支持行业协会在产业政策辅导与解读、行业发展信息共享、咨询评估、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优化发展环境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服务领域,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企业年度报告制。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服务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一律实行备案制。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在规划引领、政府购买服务、价格优惠、品牌培育等方面,对服务业给予重点支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出台吸引高端商务服务业人才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服务人才创业环境。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创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考评体系,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通过组团形式参加专场招聘会,引进旅游、商贸、物流等行业发展急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对企业引进的国家级、省级专家,由区财政给与每人每月一定比例的津贴,协调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等问题。全面培养实用型人才,依托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加强对服务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服务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对待岗、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培育良好创业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引入机制,为服务业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构建人才评估体系、人才信息平台和人才数据库。鼓励创业行为,在工商、税费、信贷等方面对中小型服务企业予以倾斜和扶持,在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

)深化改革开放

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约束,通过完善体制机制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推进市场要素配置改革,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区域、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稳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特许经营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现后勤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分离。加快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步伐,加大对服务的采购力度。

完善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政策体系,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企业开展跨地区性经营。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加强对接融合,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步推进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抢抓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机遇,加快推进电信、金融、社保、人才、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等社会服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水平,瞄准国内外服务业领域领军企业,开展定向招商,招名商、优商、大商、连锁商。引入境外先进经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资质的服务业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地方和行业协会制定商务服务业标准,争创国家和省级服务品牌。

(五)强化项目支撑

强化服务业发展的项目支撑,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项目库建设为重点,加大项目策划、贮备、开发和建设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支撑作用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和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咸安区现代服务业企业与全国大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合资合作,组建战略联盟。通过集聚区建设,提升服务业中小企业整体规模和实力。扶持前景好的、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的中、小(微)服务企业发展。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和互联网意识,鼓励企业参股知名品牌,组织本地服务业企业品牌参加国内大型展览展销会,着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提升企业的O2O全方位布局,强化服务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支持服务业企业品牌认定,重点推荐生活服务业、商贸流通业、“老字号”、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名牌和驰名著名商标的企业,推动企业加强运营管理。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设立服务业企业创新基金;强化服务业企业的科技资源投入;着力完善企业创新服务载体。实施企业信息化、标准化、信息体系建设工程。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服务业企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服务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附件:
新闻资讯一网打尽,政务服务尽在手中。
云上咸安
咸安发布
  • 欢迎下载“云上咸安”APP、关注咸安政府网官方微信“咸安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云上咸安”二维码下载APP。
  • ②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或搜索“咸安发布”、“xianancn”关注微信公众号。
【 打印 】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