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人民政府
热门搜索:

咸安政办发〔2016〕6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办事处、场,区政府各部门,咸安经济开发区,咸宁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咸宁鄂南大竹海生态风景区,咸安商贸物流区,华彬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
《咸安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已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咸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0月8日


咸安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本规划依据《咸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咸宁市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主要阐明2016年至2020年期间咸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行业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咸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服务业各领域专项规划(指导意见)的重要依据。


一、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成效和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区把发展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立足咸安实际,加大政策引导和投入力度,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能效不断提升,产业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十三五”期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服务业总量增速递增,比重不断加大
    “十二五”期间,咸安区第三产业(服务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43.37亿元、51.07亿元、58.99亿元、64.94亿元、70.87亿元(见图1),年均增长11.3%,快于全市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011年的33.7%发展到2015年的35.42%,高于全市 1.9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图1  咸安区“十二五”服务业历年增加值(单位:亿元)

2、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咸安区积极开展全省第二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引导服务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服务业的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特色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全区接待游客56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9.1亿元。商贸物流业持续繁荣,中百仓储、武商量贩、银泰百货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净增限上商贸企业38家,达到171家。金融服务业再创佳绩,一些企业开始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如天源纺织、菁春生物、华鑫科技等10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7家企业进入“新四板”辅导期;全区设立了中小企业应急周转基金,推出助农贷、助保贷、政银保集合贷等多种金融创新产品,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存量贷存比达到73.27%、增量贷存比达到89.42%,连续5年荣获“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
3、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咸安区依托文化生态、产业集聚等优势,通过构建大旅游,积极发展文化创意、老年服务、专业服务、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呈现出传统服务业加速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服务业与一、二产业加速融合、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等特点,在建设鄂南地区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都市时尚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2015年,健康养老、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产值达到40.3亿元,新兴服务业已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4、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全区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市场、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扶持服务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不断突破和完善。 2014年,咸安区获批为全省第二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从2014年开始,咸安区每年按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安排引导资金,对服务业发展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进行一次性投资补助,优先对列入国家和省年度投资计划的重点项目进行地方配套,并将物流业聚集园区建设、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特色生态旅游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列入扶持重点。
5、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作用不断增强
    近年来,咸安区服务业发展较快,吸纳就业人数越来越多,税收大幅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2015年,咸安区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8.10万人,占全社会劳动力的60%,比2011年提高10个百分点;服务业入库税收6.05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60%,“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幅达到15%。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业发展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根据咸安区“十二五”规划,2015年末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应达到41%,但从2015年度的核算数据可以看出,咸安区服务业创造的生产总值为70.87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35.42%,距41%的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另据统计,近年来作为主城区的咸安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甚至低于赤壁市,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咸安区服务业发展整体较为滞后。
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不高
    咸安区服务业以传统商贸、运输、旅游、餐饮、住宿等为主,信息、物流、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现代业态比重低。特别是为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第三方物流、中介机构、创意设计等基本空缺,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助推作用难以体现。现有服务业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方式较为落后,现代科技应用水平不高,服务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层次较低。
3、产业关联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咸安区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的关系较为松散,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业、物流、金融、高新技术、商务服务,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感应度较低。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外,众多服务业领域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场准入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4、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政府及职能部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一些不当的收费检查、评比等活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数单位和领导对服务业的地位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组织管理网络、目标计划体系、考核激励机制等不够健全。
5、服务业人才比较匮乏
    长期以来,咸安区服务业专门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突出表现在科学研究、金融工程、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外包、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商务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中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匮乏。从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创意设计、文化、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储备严重不足。据估计,咸安区“十三五”期间服务业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1.2万人。
(三)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与新挑战
    咸安区经济未来转型升级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形成以高水平制造业和高品质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经济结构,这不仅对“十三五”而且对咸安区未来10-20年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决定性影响。面对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环境,以及咸安区服务业发展的短板现状,咸安区在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的过程中将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发展机遇与发展制约。
1、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服务业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有:
    ——世界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已完全确立了服务经济的产业结构。OECD(经合组织)的30多个成员国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达到了70%以上,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人数也达到了69%。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超过50%。
    ——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成为服务业成长的主导因素。现代服务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手段,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批基于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新经营模式而形成的新兴服务业崭露头角,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助推器。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全面渗透到制造业的流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发展速度超过了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经济越发达,这一现象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服务业自身结构,而且提升了其他产业的竞争力。一些跨国公司由制造企业向服务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球500强企业中的56%从事服务业。
    ——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服务业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作为服务业的高级表现形态,规模日益庞大,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服务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增长强劲,以商业存在方式提供的服务贸易额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服务外包快速发展。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而且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各国经济、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
2、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服务业加速向咸安区转移。沿海地区、武汉地区服务业加速向咸安区转移,服务业跨区域投资、整合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互联网+、物联网、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等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咸安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空间。
    ——工业转型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全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服务业与一、二产业不断深入融合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拉动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为咸安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重大机遇。
    ——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对咸安区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咸安区被纳入全省第二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有利于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专业化分工、创新服务技术,营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经济快速发展支撑服务业发展。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不断改善的交通区位条件、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发达的信息网络、丰富的产业资源、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等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
3、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咸安区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布局、集贸市场建设等比较滞后,服务业发展意识不强,发展理念较为陈旧,将对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形成制约。
    ——相邻区县在产业发展上同质化现象明显,抢占市场资源要素较为突出,将对咸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
    ——土地、资金、技术、管理等服务业主要发展要素制约较为突出,吸引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的规划、政策、人才、居住、服务等环境条件还有较大差距。
    ——服务业重点行业规模不大,骨干企业较少,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


二、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咸宁市“一江一山”发展战略和建成“中国中部绿心、国际生态城市”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并挖掘咸安区绿色、温泉、区位优势,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外向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产业,发挥现代服务业区域示范引领效应,擦亮“香城泉都”品牌,努力把咸安建成区域旅游业服务中心、鄂南现代物流中心和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原则。形成服务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原则。全面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在要素配置、管理模式、运作机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在现代物流业、温泉旅游业、产业创新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原则。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区位特点,突出特色,错位发展,重点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服务业。
    ——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原则。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同时注重发挥政府在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促进资源要素聚集、产业聚集。
(三)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20年左右,建成鄂南区域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业中心,服务业的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整体提升,成为支撑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引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域。
    在量的增长上实现突破,服务型经济比重进一步增强,在质的提升上实现突破,发展“含金量”进一步增加。一是总量上,服务业规模实现倍增。在“十三五”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背景下,到20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8亿元,力争突破120亿元。二是速度上,服务业增长快于制造业。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快于制造业增速1-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三是支撑上,服务业提升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税收贡献逐年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速快于全区从业人员年均增速,到202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0%左右。

三、优化服务业空间布


    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配套工业发展为目标,优化区域服务业布局,构建“一核一带二圈”生活性服务业布局、“一区二园两心四市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和“一轴二带三片六区六心”旅游业布局。
(一)生活性服务业布局
    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布局“一核一带二圈”。“一核”即主城区生活性服务业核心区,“一带”指沿线重点城镇带内的生活性服务业布局,重点发展梓山湖(贺胜)新城、汀泗桥镇、向阳湖镇三个区域性生活服务业中心和官埠桥镇、马桥镇、双溪桥镇、桂花镇、高桥镇、大幕乡六个区域性生活服务业次中心。“二圈”指巾帼路(宝塔片区)商贸小商圈和梓山湖(贺胜)新城小商圈,二个商圈总面积控制在2.5平方公里以内。



图3-1   生活性服务业布局

(二)生产性服务业布局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布局“一区二园两心四市场”。“一区”指咸安商贸物流区,形成物流信息、现代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多式联运、交易及商务办公等具有综合功能的园区,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二园”指咸安商贸物流区现代物流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总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以内。“二心”指鄂南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旅游业服务中心。“四市场”指竹木及制品、苗木花鸟、农特产品和茶叶四个专业交易大市场。
    支持梓山湖(贺胜)新城、汀泗桥镇、向阳湖镇等城区周边乡镇重点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技术服务和现代物流业。梓山湖(贺胜)新城重点发展商务办公、会展、旅游度假、娱乐休闲业。向阳湖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产业。

图3-2   生产性服务业布局

(三)旅游业布局
    旅游业重点推进温泉休闲养生旅游、鄂南大竹海生态旅游、金桂湖低碳旅游、幕阜山宗教文化和原生态度假旅游、特色乡村旅游及汀泗—向阳湖文化旅游等特色生态旅游建设,以生态优先,功能划分与资源特性相匹配,旅游区与城市开敞区相和谐为原则,规划形成“12366”的整体格局,构建健康休闲养生城。
    “一轴”:淦河滨水旅游轴。对淦河进行综合整治,加强两侧空间景观塑造,沿线形成淦河民族风情园、四季植物风光观赏园、沐浴文化博物馆和淦河休闲娱乐购物风情园等城市公共休憩景观。
    “二带”:南入口至岔路口为咸宁风情展示带,从刘家桥至桂花源到大屋雷桂花文化发源带。
    “三片”:森林温泉养生片、乡村民俗体验片、郊野运动休闲片。
    “六区”:温泉休闲养生旅游区、鄂南大竹海生态旅游区、金桂湖低碳示范区、大幕山原生态度假旅游区、特色乡村旅游区和人文(文物)与红色旅游区。 
    “六心”:主城区及其周边建设六大旅游中心。即桂花楠竹文化展示中心、温泉休闲疗养中心、太乙洞旅游道教文化传播中心、香泉映月嫦娥文化集结中心、国家生态公园休闲中心、斧头湖水乡生态观光中心。





3-3   咸安旅游业布局图

四、重点发展产业

(一)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 
    着力提升咸安区商贸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打造好高端商贸服务。大力开展商贸服务项目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咸安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新支撑。到2020年,全区商贸服务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3亿元,年均增长12%。
1、重点发展商贸服务综合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加强市场建设。以主城为商业贸易与市场集散基地,建设多层级的商业中心和综合大市场。主城产业经济先导区将建设咸安商贸服务中心、温泉商贸服务中心等服务业园区。建设三个商贸小商圈,即配套咸安经济开发区的三八河商贸小商圈、东站广场小商圈建设、梓山湖新城小商圈。重点建设贺胜桥鸡汤小镇和向阳湖镇湖鲜美食街,打造鄂南特色饮食文化街。
2、着力培育专业市场
    建设四大交易中心即竹木交易中心、苗木交易中心、农特产交易中心、茶叶交易中心。协调建设和持续发展义乌小商品批发大市场、鄂南五金机电大市场、鄂南家电城、昊天建材城、腾飞家具城、鄂南茶都等专业市场。重点抓好天成装饰家居服务区、碧桂园商贸一条街、香品一条街的规划建设。
3、优化商贸服务网点布局
    优化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力度,加强产销衔接,扩大农超对接规模。重点建设亿丰农商贸大市场,升级改造建设咸宁(亿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服务网点。到2020年新建或改造41个标准化便民菜市场(28个社区、13个乡镇办场各1个)。
4、加强商贸业市场主体的培育
    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业务突出、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现代商贸企业。鼓励批发企业与品牌产品生产企业及中小零售商加强合作,建立联购分销的连锁组织。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5、积极发展国内外贸易
    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优化投资环境,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贸易战略。加强重点产业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咸安外向型经济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国内市场。提升外贸出口企业及产品的品质,加强对外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借力茶马古道发源地影响,加快融入茶马古道经济走廊,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和新兴市场,提升在国际茶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企业赴境外参展、组展,实现组团发展、共同发展。
(二)重点发展旅游业
    全面提升咸安旅游对外整体形象,打造“温泉之都”、“嫦娥文化”、“桂竹生态”旅游品牌。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以国际国内视野,立足“中三角”,向外推介咸安旅游景点,引进省内外、国内外旅客。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探索“互联网+旅游”模式,推动旅游发展走上效益型增长之路,实现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大区的跨越。到2020年,实现全区接待游客8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旅游业成为全区重要支柱产业。
1、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以幕阜山区旅游规划为核心,重点打造幕阜山区绿色生态带,以大幕山、桂花源、鸣水泉、嫦娥湖、鄂南大竹海为建设重点打造咸安桂竹生态旅游区,发展桂竹观赏游。以咸宁旅游新城、梓山湖(贺胜)新城、金桂湖低碳示范区为重点,配套建设太乙国际温泉、碧桂园、叠水湾等旅游度假区,发展低碳生态游和温泉养生游。精心打造汀泗桥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加快推进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沈鸿宾故居、孙郭胡城址、钱亦石故居、何功伟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刘家桥等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发展历史人文游和民俗文化游。引进大型空中旅游项目(热气球、动力伞、空中飞机、花样跳伞等)、通用航空、水上项目(漂流、水上摩托、淦河游船等)、马上项目(马场、赛马、马术表演等)、户外项目(拓展、攀岩、蹦极等)、大型游乐场等产品。促进乡村旅游个性化、多元化发展,不仅要展示大美乡村,更要融汇本土民风民俗、乡野乡趣、现代农业、多元体验等元素,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名村名镇。2020年,力争打造一家四星级旅游景区。
2、积极开发农村特色休闲旅游业
    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打造百公里油菜观光带、马桥生态休闲农业公园、城郊设施农业采摘园、茶叶果蔬专业村、10万亩水生蔬菜观光、幕阜山10万亩原生态野樱花采摘观光五大特色生态旅游景点。积极发展园艺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渔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休闲产业,大力扶持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农家乐、垂钓等休闲旅游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导森林景观的开发利用,大力扶持农民兴办森林人家、林业观光园、森林氧吧、森林疗养等休闲旅游项目,提高兴林富民效益。
3、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提等升级S360张公庙——石子岭——窑咀——向阳湖——朱桥——常收,向阳湖——汀泗,汀泗——嫦娥湖——飞仙洞——鄂南大竹海——鸣水泉——桂花源,金桂湖——金鸡山——大幕山(桃花尖),131军事基地——三一八惨案丛葬坑——龙泉寺——高桥古桥,大幕双垅——高桥山里饶(观音寺)——山里绕古民居群——白岩泉——双溪李容(无相寺)等区域环线旅游公路,规划城区、景区、旅游公路、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符号标牌标识系统,形成文化、安全、便捷的旅游循环公路网络。扩建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解说系统、环境灾害预警与救助服务系统。大力推进自驾游、自助游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自驾游基地、露营基地、房车露营基地,合理布局、完善水电桩、厕所等服务设施。
4、推进旅游与文化相融合
    凝聚文化,辐射周边区域,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大力发展以温泉文化、桂文化、竹文化、嫦娥文化、茶文化、民俗宗教文化、人文(文物)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专项旅游,支持举办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培育嫦娥文化节、向阳湖文化节、油菜花节等重要的节庆品牌。鼓励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创作系列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节目。支持嫦娥实景演艺景点建设。大力发展向阳湖名人文化、孙郭湖战国古城墙、沈鸿宾故居、汀泗历史文化名镇、131军事基地、三一八惨案丛葬坑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积极挖掘传统村落、传统建造技术、名人、名村、名镇等文化底蕴,形成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色旅游网络。依托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拉动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
5、完善旅游基本要素建设配套
    支持大型旅行社依托资金、品牌、规模、特许权等优势资源,走集团化、网络化的发展之路,建立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的销售网络体系,培育2-4家对旅游发展起重大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加强城市和重点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到“十三五”末,旅游饭店床位达到1.5万个。发展地方特色餐饮业,在城区建设美食一条街,重点开发鄂菜风味、乡土风味、农家饭菜等地方特色菜肴和绿色食品,便携食品。支持旅游商品开发,筹建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引导发展2-5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发桂花、楠竹、茶叶、苎麻等独具特色的系列旅游日用品、纪念品、工艺品、食品。在城区建立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城镇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旅游商店,景区在游客集中区设立旅游商品销售点,星级饭店设立旅游商品销售橱柜。
6、建立旅游信息综合平台
    整合景区、酒店宾馆、农家乐、旅行社等旅游服务资源,打造“智慧旅游”平台,推进旅游标准在餐饮场所、购物场所、娱乐场所、汽车公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旅游要素的全覆盖,积极开发融导航、导游、导览、导购为一体的智慧旅游产品,建立面向旅游者的在线宣传、展示、销售系统,提升咸安旅游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构建物流网络和完善物流体系,到2020年,全区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和引进3-5家业务辐射全国、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物流企业,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初步建成立足武汉城市圈辐射华中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区。
1、完善物流体系
    以建设连接咸岳九、辐射鄂湘赣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逐步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推进工业物流服务外包,构建一体化运作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等传统物流企业整合重组,通过扩大经营、延伸服务领域、与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等方式向专业化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支持物流企业开展技术、模式和服务创新,形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先进经营理念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重点领域物流业发展,形成服务于苎麻纺织、机电制造、森工竹木、橡胶环保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现代物流体系。支持汇宁物流、安欣物流、百源物流等加快发展。
2、发展临港物流
    利用临港优势、公铁交通优势,实施“垂江发展”战略,建设区域性临港综合物流中心,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建设向阳湖临江新区、长江中游咸宁临港物流中心(涵盖开发区、商贸物流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向阳湖镇、奶牛场)。衔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武汉新港咸嘉新城建设。新建一级客运站1个,一级货运物流中心1个。进一步加强与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合作,积极申请和筹建综合保税区,发展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转、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等保税物流功能。
3、加快推进城市配送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以快速路、一级主干道为主的城市快速通道体系。加快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物流信息化进程,推动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鼓励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提高配送水平,拓展邮政物流,支持快递能力建设,推动快递与电子商务、制造业协同发展,鼓励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高一体化运作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完善物流建设和服务标准,引导物流设施资源集聚集约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加快建设咸安商贸物流区现代物流园、咸安区供销百源冷链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



专栏1   物流业重点项目

    鄂南物流园。选址京广澳高速咸宁南出口与G351白鹤至北岭段交汇处,总占地面积450亩,设计建设吞吐量1000万吨。

    咸安商贸物流区现代物流园配送中心。选址咸安商贸物流内,规划面积100亩,货运吞吐量200万吨。

4、建立农村物流融合发展服务体系

    加强涉农物流通道、物流节点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和降低中间费用。建立交通运输、商务、农业、供销、邮政管理多部门共同推进农村物流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依托各部门和行业在农村物流发展中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共享与合作开发,形成“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融合发展新格局。
    通过咸安区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农村物流融合发展,逐步完善以农村物流枢纽站场为基础,以区、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通过强化物流园区(货运枢纽)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重点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集散中心(基地)的有效对接,构建广泛覆盖、功能完善的农村物流枢纽站场体系。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整合利用农村现有乡镇商贸中心、配送中心、村级服务站等流通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乡镇商贸中心的销售、配送以及金融、邮政、

附件:
新闻资讯一网打尽,政务服务尽在手中。
云上咸安
咸安发布
  • 欢迎下载“云上咸安”APP、关注咸安政府网官方微信“咸安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云上咸安”二维码下载APP。
  • ②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或搜索“咸安发布”、“xianancn”关注微信公众号。
【 打印 】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