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咸安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关于咸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2016年1月23日咸宁市咸安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会议认为,规划纲要全面分析了我区“十三五”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符合我区实际,体现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意愿,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咸安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规划,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
会议要求,区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绿色崛起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小康、创新、绿色、开放、幸福咸安建设,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为把咸安打造成“改革创新试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绿色崛起先行区”而努力工作。
区人民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认真制订和落实专项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凝神聚力,聚贤汇智,锲而不舍,善作善成,确保“十三五”规划描绘的蓝图变为现实。
会议号召,全区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实现咸安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条件……………………………………………………………1
第一节 现实基础……………………………………………………………1
第二节 发展环境……………………………………………………………7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1 第二节 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13 第三章 空间管控……………………………………………………………20 第一节 三类空间布局………………………………………………………20 第二节 三条红线……………………………………………………………21 第三节 产业布局……………………………………………………………23 第四节 城镇和交通布局……………………………………………………27 第四章 开放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30 第一节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30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31 第五章 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38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组织模式……………………………………………38 第二节 全面提升城镇承载能力……………………………………………40 第三节 推进新农村建设……………………………………………………43 第六章 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47 第一节 推进新型工业化……………………………………………………47 第二节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55 第三节 发展特色优势农业…………………………………………………63 第四节 构建产业创新体系…………………………………………………68 第七章 协调发展,实现“三个一体化”…………………………………71 第一节 区域一体化…………………………………………………………71 第二节 产城一体化…………………………………………………………73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74 第八章 夯实基础,提升发展保障能力……………………………………76 第一节 交通运输能力建设…………………………………………………76 第二节 水利保障能力建设…………………………………………………78 第三节 信息化能力建设……………………………………………………82 第四节 加强能源保障………………………………………………………83 第九章 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86 第一节 构建生态屏障………………………………………………………86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87 第三节 应对气候变化………………………………………………………91 第十章 共享发展,建设幸福咸安…………………………………………93 第一节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93 第二节 发展公共事业………………………………………………………97 第三节 加强社会治理………………………………………………………107 第四节 实施精准扶贫………………………………………………………112 第五节 提升法治水平………………………………………………………115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117
咸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法治咸安建设的关键期,更是咸安实现绿色崛起、建设鄂南“首善之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规划纲要是“十三五”时期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规划,主要阐明咸安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谋划和重大部署,是“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条件
第一节 现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全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努力“竞进争先、提质增效”,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各项重点任务、重点工作落实,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五个咸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实力咸安”建设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03亿元,年均增长15%,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亿元,年均增长24.6%,是“十一五”末的2.5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4亿元,年均增长25.7%。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温泉、浮山办事处双双进入全省百强乡镇。
基础设施水平大幅跃升。武咸城际铁路、武咸快速通道、城市圈环线高速、通江大道、咸通高速、城区外环公路等大通道建成通车;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升级,实现100%行政村、60%的自然村通水泥路。淦河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整治、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灌区配套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新增、扩增220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扩增110千伏变电站3座,天然气用量不断提高,居民管道燃气覆盖率达25.6%。
园区聚集能力增强。四个功能区(咸安经济开发区、咸安商贸物流区、鄂南大竹海生态风景区、华彬金桂湖低碳示范区)建设整体推进。咸安经济开发区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完成园区循环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聚集企业136家,是“十一五”末的2.2倍。咸安商贸物流区初步建成五金机电、家居、小商品、农产品、建材、茶叶等专业大市场。鄂南大竹海生态风景区和华彬金桂湖低碳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
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6.8:48:35.2调整为14.1:50.5:35.4。纺织服装、机电制造、现代森工建材、生物医药、模具及汽车零部件、橡胶环保配套设备制造等产业形成规模。高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得到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物流、旅游业发展水平提升,初步建成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2015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2倍。
二、“活力咸安”建设增添了创新创业活力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1家发展到21家,登记备案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25个。科技创新工程持续推进,28家科技型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7个,建设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建成市级技术研究中心25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7个、竹产业研究院1个,建成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申请各项专利1820件,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7项,荣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咸宁桂花”、“咸安砖茶”、“南川蜜桔”、“杨堡辣椒”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湖北省著名商标5个、湖北名牌产品9个。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政府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初见成效,构建了区、乡(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部分涉民审批服务事项下放社区,行政审批事项由267项核减到15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开展了省级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推行了农村林权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等改革。建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整体划转到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覆盖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体制综合改革步伐加快。网格化管理已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财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财政预算执行、资金整合、账户管理、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加强。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政、银、企三方金融合作深入开展。“助保贷”、“助农贷”、“易农贷”、“集合贷”、贸易融资、保险保理、应收账款质押等一批新型信贷产品先后推出。
对外开放取得成效。招商引资总量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700万美元,年均增长9%。累计出口总额3.25亿美元,年均增长10%。与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直接贸易往来。
三、“宜居咸安”建设创造了宜业宜居环境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平均310天/年,高于290天/年的规划目标。“十二五”以来,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累计取缔关闭污染企业6家,淘汰退出、限期搬迁和停产整治3家。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8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100%,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地表水达到环境功能区划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居民区、文教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符合城市区域噪声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种植基地占耕地面积63%,森林覆盖率达42.68%,城市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54平方米。“多城同创”活动深入开展,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称号。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向阳湖镇铁铺村等14个村被授予省级“绿色示范乡村”;桂花镇刘家桥村、汀泗桥镇赤岗村荣获市级“十大美丽村庄”称号。
四、“文化咸安”建设焕发出熠熠光辉
“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文体设施建设、群众文体活动、文化精品创作、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健身、文体产业发展、文化市场治理、文体人才培养等全面推进,先后建成农家书屋141家、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151个、农民乐队20余支、农民乡土剧团30余个,新建博物馆1个(汀泗北伐战争纪念馆)、美术馆1个(董继宁美术馆)、乡镇文化站10个、文体健身休闲广场9个(区体育中心整体改造、城区和乡镇新建广场各4个)、农民健身工程项目123处、路径健身点112处和青龙山登山健身步道等,形成区、乡(镇)、村(社区)全覆盖的三级文体设施活动网络。“三馆一站”免费对外开放。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孙郭胡城址、沈鸿宾故居、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
五、“幸福咸安”建设增强了群众福祉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均衡,荣获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称号。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5%。义务教育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市要求并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社会保障覆盖率不断提高。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已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参保47万人次,社会保险综合指数达93.56,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五年共发放低保资金4.1亿元,为8337名农村五保户发放五保资金2311万元,为92281名受灾群众安排救灾资金2766万元。实施了临时救助、医疗救助、资孤生活救助制度。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达2537张,比2010年增长184%。五年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面貌焕然一新。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实施“一本五化”,推进区、乡(镇)、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积极开展“信访重点案件化解攻坚月”活动,信访维稳九项机制得到有效落实。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安全生产形势良好。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人民群众“一感两度两率”不断提升。人事、编制、审计、物价、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老干部、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国防动员、双拥优抚、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第二节 发展环境
一、宏观背景
“十三五”时期我区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化,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动力持续转型。湖北作为中部重要省份,正处于发展黄金机遇期、积蓄能量释放期、综合优势转化期、“五化”协同发展加速推进期,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深度推进,经济总量和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咸宁奋力加快推进“一江一山”(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发展先行区、打造幕阜山区绿色崛起示范区)战略实施,经济发展弯道赶超蓄势待发。“十三五”时期我区的发展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优势。
二、主要机遇
在全国和区域发展格局中,我区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咸岳九“小三角”的一极,“十三五”时期,将共享国家战略实施的政策红利,迎来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1.“一圈一带”的区位优势助推发展空间拓展
我区位于武汉城市圈紧密层和长江经济带中段,区位优势突出,处于国家“一带一路”、省域“二圈二带一群”、市域“一江一山”战略叠加区域,发展空间、对外开放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区域开放开发格局由沿海先行进入沿海与沿江、沿海与内陆并重的转换期,经济重心正逐步向内陆转移。推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有利于挖掘长江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同时,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有利于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
2.“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建设促进区域合作发展
长江中游地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是国家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开发区域,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之后引领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当前,我国已进入城市群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时代,中部地区要实现全面崛起的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城市群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三圈(群)融合、联动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我区地处长江中游地区三省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为主轴的“中三角”交汇中心点,与毗邻的岳阳、九江共同构成了黄金“小三角”,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区域一体化合作的重点突破地区,必将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加快建设中赢得先机、共享红利。
3.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促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新型城镇化是撬动我国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将有效刺激需求并提高居民消费总水平。随着大量农村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必然会对城市住房、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的需求,进而衍生出巨大的投资市场。同时,新增人口对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将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我区生态环境优良,宜居宜业,作为区域性中心,是湖北省第二批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和省级新型城镇化“一站一城”试点地区,承担着城市主要的服务功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武咸同城”的大力推进,将成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形成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主要挑战
1.周边城市激烈竞争的压力
作为武汉城市圈龙头的武汉,要素资源的“溢出效应”渐趋明显。我区虽毗邻武汉,但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承接其产业转移的条件一般,而圈域内孝感、黄石等其他城市,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区域内城市的激烈竞争对我区的发展将形成较大压力。
2.稳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
在高起点上促进投资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大项目支撑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实现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任务艰巨。我区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一、二产业比重较高,三产业比重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明显不足,与新一轮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服务功能提升的压力较大。
3.协调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压力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日益凸显。我区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崛起”,将面临极大挑战。
“十三五”时期,按照市委、市政府“勇当经济发展先行军、争做城市建设领头雁、竖起党的建设新标杆”要求,如何把握好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