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亦石,1889年12月21日出生在咸宁县(现咸安区)马桥镇钱家庄一个书香人家。1916年,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湖北教育厅录用为科员。受到陈潭秋的影响,钱亦石逐渐冲破教育救国的樊笼,广泛阅读各类政治书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4月,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钱亦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湖北党部早期创始人,党早期的著名教育家、理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董必武称为“红色教育家”;其子远铎、二子远镜、女儿钱韵玲及女婿冼星海都是杰出的中共党员。
投身革命运动
钱亦石入党不久,即根据党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协助董必武筹建国民党湖北省临时党部,当选为国民党湖北省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主任。1926年1月与董必武等5人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汉后尽力协助董必武,支援北伐军攻克武昌做了大量领导工作。1926年底,国民政府迁都武汉,蒋介石对共产党人占了多数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和蓬勃发展的湖北工农运动极为不满,回到南昌后加紧了他的反革命活动,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革命宣告失败。1928年1月,钱亦石根据党的决定,秘密到达日本东京,在那里他集中精力研读了《资本论》,并同杨贤江、董必武等领导了东京留学生中的共产党秘密组织。8月,钱亦石和董必武转往苏联莫斯科,被分配到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同班的还有何叔衡、吴玉章、林伯渠、叶剑英等人。
钱亦石还非常关心对进步青年的扶植,冼星海成为他家的座上客,后来,他的女儿钱韵玲与冼星海结婚后,两人奔赴延安参加了革命。1935年,何功伟参与领导了武汉的“一二·九”运动,湖北反动当局准备逮捕他。何功伟化装前往上海,就住在钱亦石家中。在钱亦石的帮助下,何功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开始文化工作生涯
1930年12月,钱亦石从苏联回到上海,开始了文化推进者的生涯,进行翻译著述工作。从1932年起,钱亦石经党组织的联系,被上海法政学院和暨南大学聘为教授,主讲《中国外交史》、《现代教育原理》等课程,此外,他还在《世界知识》等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论文,这些论文中,钱亦石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解剖刀”,精辟地分析国际形势的发展,揭露了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阴谋。董必武称赞这些论著“不仅是国内第一流的论文,即置于国际第一流的论文中,也毫无逊色”。钱亦石编著的讲义以及专著,先后由进步书店出版发行,他以著述丰富、见解精深而蜚声文化界,被称为“红色教授”。这期间,钱亦石和周扬、阳翰笙、夏衍等领导了上海文化界的党的秘密组织工作,并和党外进步人士团结战斗在一起。从1936年至1937年,钱亦石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党团书记、“文委”成员等,他的主要活动是团结左翼知识分子、出版刊物、组织读书会和社会科学研究小组,宣传马列主义,并在学生、职工中开展业余文化教育运动。钱亦石先后参与编辑或主编《新中华》、《辞海》等杂志和书籍。他和茅盾、陶行知等人编辑《中国的一日》丛书,目的是“使大众能认识现实,引起改造现实的动机,勇敢地负起时代的使命”。
从书房奔赴前线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钱亦石担任第八集团军服务队少将队长,率领30多位作家、艺术家奔赴抗日第一线,动员沪杭线地区人民,实行军民联合抗战。1937年9月,他带全体队员到第八集团军司令部报到,钱亦石表示:“我们这一群誓死努力工作,直到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由孙慎作曲、钱亦石作词的战地服务队队歌是队员们的誓言和行动准则:脱掉长衫,同赴战地,一面唤起民众,一面教育自己。我们愿在枪林弹雨中,把身体炼成铁,把意志炼成钢,把大家炼成分不开的集体,以热诚励士气,以鲜血染征衣。努力!努力!动员全国同胞,争取抗战到底努力!努力!动员全国同胞,争取抗战到底!
钱亦石领导的战地服务队,建立了秘密党支部,党员处处以身作则,事事起模范作用。往往直到午夜,队员们都休息了,他仍独自坐在办公室桌前构思工作,催促他就寝,得到的回答是 “还不倦,做完了它,明日还有别的事”。大家都佩服他的精神好,却不知因过劳而伏下了病根,钱亦石在浦东先患疟疾,随之病情加重,转为伤寒,有时一天不进粒食,司令部批准钱亦石到上海治疗,但终因积劳过甚,病情严重,加之上海沦陷,治疗困难,不幸于1938年1月29日在沪病逝,享年49岁。1938年2月,武汉各界在汉口隆重举行追悼钱亦石大会。会场上陈列了他的四十四种著作,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送的挽联上写着“哲人其萎”四个大字。3月1日,第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在浙江金华召开了追悼钱亦石大会,指战员们在他的遗像前唱起挽歌:
你是黑夜的明灯,你怒吼着号召奴隶们斗争;你用自己的心血,写着为民族解放自由而战!从书房到前线,从理论到实践,你生在斗争中,你死在抗战的前面。你虽没有看见光明的实现,可是,请安息吧!奴隶们在努力翻身,誓争取胜利的明天!
如今,钱亦石故居在咸宁市咸安区马桥镇钱庄村,属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钱亦石于故居出生,并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前期,前后在其故居生活、读书和教书达26年之久。另在咸宁钱氏英烈纪念馆,共设钱氏一门英烈三十多人,如钱亦石、钱瑛等。正因为受钱亦石的影响,钱瑛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担任共和国首任监察部长,被誉为党内“女包公”。